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开始对隐身技术探索至今,隐身技术已走过了探索研究(60年代以前)、全面发展(60~70年代)和技术应用(80年代至今)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同被引文献16
-
1孟新强.RAM技术在隐身飞行器薄型翼设计中的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3(4):16-19. 被引量:1
-
2卢景双 常硕 田润澜(LU Jing-shuang CHANG Shuo TIAN Run-lan).隐身技术(Stealth Technology)[J].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Second Aeronautical Institute of Air Force),2001,(1):20-22.
-
3侯慧群(HOU Hui-qun).雷达对抗原理(Theory of Radar Countermeasure)[M].长春: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出版社(Changchun:The Second Aeronautical Institute of Air Force Press),2001..
-
4陈石卿(CHEN Shi-qing).纳米隐身材料(Nanometer Materials for Stealth)[J].航空工程与维修(Aviation Engineering Maintenance),2000,197(5):2-2.
-
5卢景双 常硕 田润澜.隐身技术[J].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学报,2001,(1):20-22.
-
6陈石卿.纳米隐身材料[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0,197(5):2-2.
-
7侯慧群.雷达对抗原理[M].长春: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出版社,2001..
-
8周伯勋.激光制导技术在航空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器件,1998,21(4):274-280. 被引量:3
-
9李清亮,焦培南,葛德彪.具有隐身结构飞机短波散射截面[J].电波科学学报,1999,14(1):31-35. 被引量:6
-
10傅文斌,刘捷,胡林华.雷达的频域和空域反隐身技术[J].吉首大学学报,1999,20(1):55-5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4
-
1葛惠君,赵爱东.瞬态电磁场辐射敏感度测试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7,26(4):10-11. 被引量:1
-
2张健,张文彦,奚正平.隐身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A04):504-508. 被引量:44
-
3郭杰,田江晓,周平.导弹武器系统伪装需求探析[J].飞航导弹,2012(7):46-50. 被引量:3
-
4汤广富,赵耀东,甘荣兵.主动雷达隐身装置收发组件颗粒密度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7,32(5):63-68. 被引量:2
-
1陈峰,宋贵宝,沈建锋.雷达隐身技术对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影响[J].战术导弹技术,2005(6):22-27. 被引量:5
-
2刘菊艳.向红外制导导弹发射定向波束的新系统[J].飞航导弹,1996(5):53-58.
-
3王自荣,余大斌,孙晓泉,於定华.雷达隐身技术概述[J].上海航天,1999,16(3):52-56. 被引量:12
-
4李海燕.反舰导弹的隐身技术[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3,18(6):646-648. 被引量:1
-
5李尚生,姜永华.等离子体隐身及导引头对抗该隐身技术方法探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0,20(4):46-50. 被引量:1
-
6中国打造先进巡航导弹提高战斗力[J].大众标准化,2002(11):26-26.
-
7夏新仁,邓发升.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对抗,2002(1):22-28. 被引量:1
-
8Evans R N,刘菊艳.先进动能导弹发动机壳体复合材料技术[J].飞航导弹,1993(10):35-39.
-
9邢丽英,刘俊能.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航空制造工程,1995(12):3-5. 被引量:5
-
10雨农.美国研制复合材料迫炮[J].现代兵器,1995(3):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