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本文观察45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病人心电图胸导ST段↓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发病后6h、24h、72h及1周四个时间点的心电图ST段Ⅱ、Ⅲ、aVF个及ST段V_(1~6)↓的总和及峰值(mm);记录发病1周内CPK峰值;同时观察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IMI45例中有35例出现胸导ST段↓,占77.77%.比较发病1周内四个时间点∑ST↓无显著差异(P>0.05);ST段↓(V_(1~6))与ST段↑(Ⅱ、Ⅲ、aVF)的程度间有相关(r=0.34 P<0.05 r=0.39 P<0.05);心律失常及心衰在ST段↓组高于无ST段变化组(P<0.05);血CPK峰值在有ST段↓组均值均大于无ST段变化组(P<0.05).结论:AIMI伴胸导ST段↓,不能单纯认为镜象反映,应考虑对应部位心肌受损,并作为观察病情演变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处 《转化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刘宏明,朱金杰,胡大一.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J].综合临床医学,1992,8(3):120-122. 被引量:5
  • 2白希和,高秉玮,可立志,郑治邦,张霞光.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前导联S-T段降低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1987(05).
  • 3郭衡山.急性心肌梗塞相反方向导联上S-T段降低的临床意义(附30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03).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