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解读李约瑟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0年第12期10-12,共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1王国忠.世纪同龄人李约瑟博士[J].科学大众(中学生),1994,0(3):35-35.
-
2胡伟庆.学术与科普的合璧之作——读《湖北科学技术史稿》[J].江汉考古,1992(4):94-95.
-
3倪怡中.明窗数编在 长与物华新 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国学者王铃[J].博览群书,2007(3):69-74.
-
4刘钝.两栖学者、行吟诗人和云游僧——介绍何丙郁教授新著兼贺先生八十华诞[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25(3):276-283. 被引量:2
-
5瞿林东.三个西方学者和中国传统史学[J].书屋,1996,0(6):76-77.
-
6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3):90-94.
-
7梅建军.耕耘之后的收获——何丙郁《一位漂流学者的回忆录:科学、人文和李约瑟》评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1):81-86.
-
8李春泰.李约瑟著作年表(1925—1960)[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5,17(3):24-29.
-
9刘钝,古克礼.继往开来 薪火不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博士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3):2-8. 被引量:2
-
10傅举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J].学习导报,2005(4):6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