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混合艺术的不朽之作——《喧哗与骚动》管窥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9-36,共2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1杨婷.不朽的人类灵魂——解读《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J].海外英语,2011(2X):189-189. 被引量:1
-
2高鸿.《喧哗与骚动》对小说文本发展的诠释[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1-63.
-
3郑东艳.略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艺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3):46-48. 被引量:1
-
4赵慧婷.《喧哗与骚动》小说人物漫谈[J].青年文学家,2011,0(15):3-3.
-
5康杰,徐子昂,司永超.人性的光辉——论福克纳笔下的黑人形象迪尔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2):21-22. 被引量:2
-
6威廉.福克纳,尚希.喧嚣与愤怒(长篇选译)[J].当代外国文学,1982,3(2):5-15.
-
7吕莹莹.《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J].青年文学家,2009,0(6X):8-9.
-
8张春.“喧哗”与“骚动”中的“宁静”─—试析《喧哗与骚动》中迪尔西形象[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59-62. 被引量:2
-
9闵信洲.《喧嚣与骚动》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13-114. 被引量:1
-
10薛浩.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J].外国文学,1997(6):67-7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