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6年的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更是深深唤醒了年青一代。此间巴金收到了许多书信。追求他的人很多,但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当时,爱国女生中,有一人写的信最多,信中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几乎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从未见过面。最后,还是萧珊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巴金深感萧珊是位开朗、细心的女孩。因为,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这显然是怕巴金不认识她而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