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0年第4期45-46,共2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同被引文献32
-
1王晓华.我看深圳的文化危机[J].中国青年研究,1999(6):25-26. 被引量:2
-
2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1986(5):81-98. 被引量:123
-
3宋丁.文化地位·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关于深圳文化发展的三点认识[J].开放导报,1994(1):10-13. 被引量:2
-
4严衡山.深圳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湖湘论坛,1996,9(5):16-19. 被引量:2
-
5杨宏海,尹昌龙.从深圳看岭南新文化的萌生和发展[J].特区实践与理论,1995(12):44-47. 被引量:2
-
6倪鹤琴.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文化建构[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12):40-42. 被引量:2
-
7陆元鼎.中国民居研究五十年[J].建筑学报,2007(11):66-69. 被引量:75
-
8王炎.离异与回归--从土客对立的社会环境看客家移民的文化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08(1):21-27. 被引量:8
-
9袁忠.中国乡土聚落的空间审美文化系统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52-56. 被引量:5
-
10张卫东.客家村落风水——以深圳坑梓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8-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何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三点体会[J].党政干部学刊,2000(1):26-28.
-
2王东,唐孝祥,郭焕宇.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研究现状与反思[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91-96. 被引量:1
-
3侯鸿忠.移民文化视野下的客家博物馆展陈研究[J].客家文博,2018,0(1):36-41. 被引量:2
-
4杨果.深圳青年创新文化基因解码:孵化场域、精神传承与内在动力[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1):62-70.
-
5黄震.深圳“滨海客家”定位初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6):32-39.
-
1罗德胤,孙娜.兴宁赏灯 非遗拯救了传统建筑[J].文化月刊,2013(11):30-35.
-
2钟华柱,黄佑鹏,张群洁,刘光.兴宁荣获“中国围龙屋和花灯之乡”称号[J].源流,2013,0(2):46-46.
-
3田凯,陈颖.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方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7-21. 被引量:2
-
4罗洁.浅谈客家民居的美学价值[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1):226-227. 被引量:1
-
5廖文.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83-88. 被引量:11
-
6广东 梅州围龙屋申报世遗 有望成客家文化保护区[J].建筑与文化,2009(12):112-112.
-
7房学嘉.从围龙屋的文化功能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为重点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2):86-89. 被引量:4
-
8徐建文.利用闲置的“围龙屋” 开拓农村文化新阵地[J].神州民俗,2011(6):116-118. 被引量:1
-
9邱昌员,严裕梅.简论闽粤赣客家民居的门榜文化[J].兰台世界,2017(8):112-114.
-
10张广东.“走进民风民俗”单元预习课[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0(11):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