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8-9,共2页
同被引文献10
-
1吕书正.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科学内涵[J].党的文献,2000(2):47-52. 被引量:10
-
2叶南客.当代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和评估[J].社会,1991,11(7):29-31. 被引量:6
-
3陈义平.两种生活质量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1993(3):38-45. 被引量:10
-
4周长城,蔡静诚.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5):582-587. 被引量:50
-
5汪业周.小康社会:一种新的发展范式[J].理论学刊,2005(2):24-29. 被引量:4
-
6Campbell, Angus,The Sense of Well-being in America: Recent and Trend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1.
-
7风笑天.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7(6):1-8. 被引量:100
-
8宫向东.生活质量——21世纪质量工作的重要新领域(1)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7):13-15. 被引量:2
-
9<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德国和瑞典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2(1):187-192. 被引量:3
-
10詹天庠,陈义平.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6):28-3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4
-
1王进,熊永翔.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宗教生活质量:社会需求与政策回应[J].大连干部学刊,2010,26(9):13-17. 被引量:1
-
2吴岩,王秋兵,董秀茹.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内涵的界定研究[J].农业经济,2011(1):70-72. 被引量:5
-
3唐魁玉,张旭.网络社会质量视角下的网民网络生活质量——以网络美好生活的建构为中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39-46.
-
4唐魁玉,张旭.网络美好生活主客观指标体系的初步建构——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考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65-7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