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24
-
1张成山.教育可持续发展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7-18.
-
2马彦春.可持续发展与幼儿教育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5):29-31. 被引量:2
-
3陈国祥.教师素质略论[J].高校教育管理,1998(4):89-92. 被引量:1
-
4张小兵,兰先芳.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J].东疆学刊,1999,16(1):48-51. 被引量:1
-
5冯洁.高师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4-7. 被引量:8
-
6范增钍.可持续发展与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行政与法,2001(5):58-59.
-
7曾祥云.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教育职能浅探[J].图书馆,2004(5):69-71. 被引量:7
-
8缪兴秀.新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之创新[J].绥化师专学报,2004,24(4):163-165.
-
9郑东.人学价值、终身教育与社会发展[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7-20.
-
10魏智勇,潘宝红.内蒙古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3):140-144.
同被引文献5
-
1张复满.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3):35-36. 被引量:6
-
2沈兴全,吴淑琴,温全生,李俊华.测试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2(3):56-59. 被引量:25
-
3范国睿.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1-9. 被引量:25
-
4杨卫华.抓校园文化建设,促人文素质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1):70-74. 被引量:1
-
5王清,熊志忠.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中的障碍及对策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2):77-79. 被引量:4
-
1戴璐.浅论继续教育立法[J].当代教师教育,2004(S1):78-79. 被引量:1
-
2徐锡安.发扬传统锐意创新——在中国工运学院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9,18(5):8-8.
-
3肖镊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J].现代企业文化,2011(14):47-47.
-
4崔铭香,曾青云.终身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论我国学习化社会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24-27. 被引量:5
-
5陈四益.通才教育[J].瞭望,2004(25):7-7. 被引量:1
-
6袁凯逸,查文英.上海社区教育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杨浦区为例[J].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工会理论研究),2007(5):37-38. 被引量:2
-
7王燕.无悔的选择[J].江淮法治,2015,0(16):25-25.
-
8张武升,王毓珣.试论“三个代表”与教育的关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3(2):2-7. 被引量:7
-
9学习——人类的课题,城市的主题(上)[J].杭州,2010(5):12-13.
-
10郎咸平.为什么毕业即失业[J].青年博览,2008,0(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