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6-7,共2页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鸿钧.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5-17.
-
2余明九,陈丹妮,贺萍.云南科技园区国际化个案背景分析和对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07,20(4):16-18.
-
3刘蒙.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8):82-85. 被引量:1
-
4吴林海,范从来,应瑞瑶.南京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C00):85-91.
-
5单世涛,朱文斌.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3(13):129-131. 被引量:3
-
6柳惠芹.试论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6-68. 被引量:10
-
7熊季霞.试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J].济南金融,2004(3):34-36. 被引量:4
-
1黄国安,饶海琴.企业产权转让激励经营的思考[J].现代企业经营,2000(4):25-27.
-
2罗继红,孙爱英,李国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激励机制刍议[J].科技与法律,2000(2):17-21. 被引量:3
-
3贺海强,张晨鸥.论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J].当代经济,2007,24(05X):58-59. 被引量:1
-
4李峰峰,周意.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缺失问题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5):69-73.
-
5程和元,李国平.对产权激励机制的反思[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5(5):61-63.
-
6蔡天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产权激励机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3):104-105. 被引量:1
-
7李峰峰,周意,刘辉煌.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缺失问题的实证分析[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5):1-6.
-
8封铁毅.新思维: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的审计[J].陕西审计,2005(6):13-14.
-
9许峰.努力把松江工业区建设成为上海制造业和出口创汇基地[J].上海农村经济,2001(8):27-29.
-
10黄水寿,黄生祥.以产品领先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与管理[J].化工管理,2009(2):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