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1
-
1徐正英.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及其当代意义[J].粤海风,2010(5):51-57. 被引量:3
-
2戴逸.关于河洛文化的四个问题[J].寻根,1994,0(1):16-20. 被引量:21
-
3张新斌.河洛文化若干问题的讨论与思考[J].中州学刊,2004(5):146-150. 被引量:21
-
4薛瑞泽.河洛地区的地域范围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5-9. 被引量:21
-
5刘福兴.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之比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80-81. 被引量:7
-
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上海:三联书店,2001.
-
8王新年. 河洛文化的地域和特点[A]. 河洛文化论丛(第二辑)[C].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
-
9张新斌.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关系初探[J].东北史地,2011(6):79-83. 被引量:3
-
10李学勤.河洛的历史地位与河洛文化的性质[J].文史知识,1994(3):14-1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新斌.中原学发展专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1):2-7. 被引量:1
-
2俞星海,梁国斌,李宇彤.洛宁庙学考略[J].收藏与投资,2021,12(11):82-85.
-
3战令琦.智媒时代黄河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J].新闻知识,2021(9):31-35. 被引量:2
-
4陈青竹,梁雅明.河洛文化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8):73-76. 被引量:1
-
5师永伟.弘扬河洛文化的路径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6):8-11.
-
6段曈曈.河洛文化区域乡村文化发展现状与文化生态的构建[J].上海轻工业,2023(2):94-96.
-
7方德福.河洛文化视角下对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J].经济师,2024(1):161-161.
-
8朱睿博.文化记忆视角下豫西乡村建设设计策略研究[J].工业设计,2024(2):46-49.
-
9席雅琪,张春阳.文旅融合背景下洛阳地区博物馆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8):58-60.
-
1黄松筠.论明代辽东流人文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6):75-79. 被引量:3
-
2王俏梅.昂昂溪考古文化初论[J].理论观察,2001(2):71-73. 被引量:4
-
3陈香春.关于科尔沁文化保护与传承方法的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23):180-181.
-
4杨鑫,魏萌萌.简论西楚文化[J].殷都学刊,2017,38(1):57-60. 被引量:2
-
5宁业高,王心源,杨福生.柘皋镇考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6,8(1):42-46. 被引量:3
-
6钱正.吴文化研究起新潮[J].东南文化,1993(5):92-92.
-
7吴电雷.牛与灵魂一起回家——黔南苗族砍牛送葬仪式调查与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8(4):125-130. 被引量:2
-
8徐峰.石峁与陶寺考古发现的初步比较[J].文博,2014(1):18-22. 被引量:7
-
9多尔吉.嘉戎藏族服饰文化调查[J].中国藏学,1993(2):83-90. 被引量:1
-
10龙开义.湘西南苗族村落文化的混融性[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