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1
-
1赵英兰.论五四前戴季陶的对日外交观[J].史学集刊,1998(3):50-55. 被引量:4
-
2李娟丽,严雄飞.抗战时期戴季陶与中印文化交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3):56-57. 被引量:2
-
3马佩英.戴季陶政治思想论[J].史学月刊,1997(3):57-61. 被引量:5
-
4黎洁华.戴季陶早期文化观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6):64-71. 被引量:3
-
5段云章,沈晓敏.宋庆龄和戴季陶——以孙中山革命事业为轴心的左右分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3):66-74. 被引量:1
-
6郑佳明.论戴季陶主义的主要特征[J].求索,1993(1):108-113. 被引量:2
-
7马佩英.戴季陶早期政治思想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2(4):52-57. 被引量:4
-
8李占才.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J].史学月刊,1987(4):74-78. 被引量:5
-
9韦杰廷.戴季陶主义论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12(2):23-28. 被引量:1
-
10史爱棠.论戴季陶主义[J].民国档案,1988(4):118-124. 被引量:1
-
1谭军.“戴季陶主义”起源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69-71.
-
2文霞.戴季陶在黄埔军校任职前后思想变化及其原因[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92-96.
-
3侯红莲.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演绎——阶级斗争学说视域下[J].学理论,2014(32):35-37.
-
4岳艳.陈独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2):96-98. 被引量:1
-
5马望英.论“戴季陶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96-99. 被引量:2
-
6韩泰华.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理论宣传家蔡和森[J].燧石,1994(Z1):97-102.
-
7周德丰.评戴季陶的文化哲学与历史哲学[J].人文杂志,1996(4):13-20. 被引量:2
-
8白冶钢.戴季陶主义简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3-85. 被引量:2
-
9谢天佑.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研究[J].安徽史学,1986(5):1-7. 被引量:2
-
10杨天德.试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及其反动实质[J].史学月刊,1980(1):59-6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