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
1罗志田.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J].社会科学研究,1999(4):103-105. 被引量:58
-
2顾潮.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半月刊[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3):149-161. 被引量:9
-
3马大正.略论禹贡学会的学术组织工作[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2(1):32-38. 被引量:10
-
4吴怀祺.《禹贡》半月刊的爱国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1983(1):41-45. 被引量:4
-
5《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1):66-69. 被引量:53
-
6徐象平.《禹贡半月刊》的编辑特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S1):179-181. 被引量:3
-
7禹贡,1(5).
-
8禹贡学会.《禹贡学会募集基金启》[J].禹贡,4(10).
-
9禹贡学会.《发刊词》[J].禹贡,1(1).
-
10徐旭生(即徐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雪花,吴轶群.民国《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研究[J].华中国学,2020(2):194-206.
-
2孙喆.《禹贡》半月刊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J].中州学刊,2012(4):146-150. 被引量:4
-
3汪洪亮.顾颉刚与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J].齐鲁学刊,2013(1):42-49. 被引量:16
-
4刘奕彤.论顾颉刚古史辨向古地辨学术旨趣演变的原因[J].大江周刊(论坛),2013(3):106-107.
-
5汪洪亮.顾颉刚与中华基督教会在西南边疆的社会服务运动——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1):11-15. 被引量:4
-
6封磊.论顾颉刚在20世纪30-40年代边疆史地研究中的结点作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1-17. 被引量:4
-
7王中忱.民族意识与学术生产——试论《禹贡》派学人的“疆域”史观与日本的“满蒙”言说[J].社会科学战线,2014(10):231-242. 被引量:10
-
8赵李娜.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兼论顾颉刚先生对两学之贡献[J].民俗研究,2016(1):43-51. 被引量:3
-
9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J].史学月刊,2022(4):103-115. 被引量:1
-
10颜克成,唐淑权.从《边疆》《史学》周刊看昆明《益世报》副刊的学术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28(1):162-186.
-
1叶修成.近十年来《尚书》热点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6,38(4):86-92.
-
2黎广基.《尚书·无逸篇》新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28-131.
-
3彭裕商.《尚书》研究的新成果[J].中华文化论坛,2003(2):153-153.
-
4王连龙.近二十年来《尚书》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5):89-93. 被引量:7
-
5李吉东.评顾颉刚的《尚书》研究规划[J].东岳论丛,2008,29(4):126-130.
-
6平心.从《尚书》研究论到《大诰》校释[J].历史研究,1962(5):60-74. 被引量:2
-
7著名先秦史专家──吕绍纲教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2):96-96.
-
8李吉东.顾颉刚:现代《尚书》学的全面开创者[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3):146-158. 被引量:1
-
9卜艳.《书古微》辑佚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213-214.
-
10郭守信.一部难得的好书——《尚书·虞夏书新解》评介[J].史学集刊,1997(1):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