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旗帜的召唤──邓小平科技理论指引我们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9年第S1期4-8,共5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
1陈德友,李琼英.邓小平理论与知识经济[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16(4):83-83.
-
2饶春球.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形成、内容与特征[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5-9.
-
3温宪元.邓小平科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1998(6):61-65.
-
4薛建平,刘国辉.论江泽民的科技思想[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4):85-89.
-
5高宏扬,程敏敏.论江泽民科技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3,10(1):54-57.
-
6冉兴国.论邓小平对科技理论的新贡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4):99-103.
-
7毕宪顺.我国现阶段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创新成果——《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评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1):124-124.
-
8严先机.文化科技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柱──学习邓小平科技理论的点滴体会[J].艺术科技,1998,11(3):42-45. 被引量:2
-
9赵昌会.多极体系共生的新东方国家——俄罗斯的复活、震撼与召唤[J].中国经贸,2007(8):72-76.
-
10李平.邓小平科技理论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03(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