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国语言文学》
1999年第4期13-16,共4页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2
-
1王立非.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J].外语研究,1991(1):1-7. 被引量:32
-
2[英]伦道夫·夸克等 著,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英语语法大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31
-
1杨荣华.标记理论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38-39. 被引量:3
-
2李玉萍.标记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54-57. 被引量:16
-
3张凤.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44-46. 被引量:34
-
4盖淑华.标记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86-88. 被引量:11
-
5付琨.标记理论的介绍与应用[J].汉语学习,2005(3):35-41. 被引量:20
-
6周青兰.标记理论在母语迁移研究中的发展[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97-100. 被引量:2
-
7杨宁.标记理论浅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3):33-35. 被引量:1
-
8王永祥.缘何“多少”而非“*多多”?——从标记理论视角看多/少的对立和不对称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9-12. 被引量:4
-
9刘道英.从“标记理论”看汉俄语言名词语法范畴的否定对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28-132.
-
10赖华,许春香.标记理论在企业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9(12):111-11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88
-
1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309-319. 被引量:72
-
2曹秀玲.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0(4):7-11. 被引量:80
-
3杜慧颖.试析英语反义词对中的标记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2):27-30. 被引量:8
-
4周彬.教我如何不想她[J].乡音,2007(2):47-47. 被引量:1
-
5吴亚曼.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6-77. 被引量:1
-
6张克定.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1):66-68. 被引量:17
-
7张建理.标记性和反义词[J].外国语,1999,22(3):29-34. 被引量:54
-
8张凤.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44-46. 被引量:34
-
9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8(3):51-56. 被引量:96
-
10项开喜.事物的突显性与标记词“大”[J].汉语学习,1998(1):12-16.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13
-
1钱进.称谓的性别标记现象[J].学海,2004(6):131-133. 被引量:7
-
2付琨.标记理论的介绍与应用[J].汉语学习,2005(3):35-41. 被引量:20
-
3孟凡胜 ,滕延江 .标记理论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10-12. 被引量:39
-
4滕延江,张晓梅.标记理论的哲学叙述及其应用扩展[J].齐鲁学刊,2006(4):82-84. 被引量:7
-
5杨宁.标记理论浅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3):33-35. 被引量:1
-
6杨春.性别歧视在第三人称代词中的折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3):124-128. 被引量:1
-
7万本华,李真.广告英语语言的标记性特征及其翻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4):80-82. 被引量:1
-
8杨馥榕.Markedness,Unmarkedness与学生翻译能力——一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J].陇东学院学报,2012,23(1):102-105.
-
9曹凤霞.类型学观照下的春秋战国时期“于”字被动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3):10-12.
-
10李宏娟.语法标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与社会,2013(11):189-189.
二级引证文献86
-
1胡正妍.标记理论概述及性别语言中的标记现象[J].作家天地,2019,0(19):80-81.
-
2张美琳.探析“他”字通行原因与影响——基于标出性理论视角[J].汉字文化,2024(18):10-12.
-
3刘春光.“把”字句的标记模式研究[J].对外汉语研究,2018,0(1):170-183.
-
4吴元珍,朱翠玉.英语层级反义词识解的语用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1):68-69. 被引量:1
-
5李媛媛.现代汉语标题标记手段研究[J].文教资料,2007(9):75-76. 被引量:1
-
6杨荣华.标记理论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38-39. 被引量:3
-
7袁丽.论标记理论对谐音双关的解释力[J].作家,2010(24):198-199.
-
8陈甜.语言中的标记性问题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56-157. 被引量:4
-
9王立非.语言标记性的诠释与扩展[J].外国语言文学,2002,19(4):1-5. 被引量:25
-
10周静.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五位”与“四原则”——喜新守旧的竞争与妥协在亲属称谓系统中的实现[J].修辞学习,2005(4):21-23. 被引量:5
-
1付琨.试辨和标记理论有关的两对概念[J].襄樊学院学报,2008,29(4):47-50.
-
2彭攻关.标记概念的回顾[J].益阳师专学报,2002,23(2):92-94. 被引量:4
-
3尹志寅,李开荣.标记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150-152.
-
4高竞怡,刘源甫,王晓燕.论元话语和话语标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151-153. 被引量:3
-
5焦晓霞.认知视角下“深”与“浅”的对比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2):14-16.
-
6唐承贤.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J].语言与翻译,2005(2):61-65. 被引量:24
-
7张凤娜.标记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7):80-81. 被引量:1
-
8曹敏.标记理论与二语习得[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77-78. 被引量:1
-
9刘彦仕.标记理论及其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6):72-75. 被引量:2
-
10李生春.论语言单位的标记性[J].中国俄语教学,1997,0(2):45-4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