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中西音乐文化中的某些共性因素看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音乐型态和歌唱艺术两个层面寻求中西音乐文化的某些共性因素,涉及“音律的产生与传播”、“生律法”、“音阶理论”;歌唱的“喉头位置”、“呼吸”、“共鸣”、“声区”理论等。通过这些领域共性因素的比较,认识到在探讨音乐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对于对象的符合自然的科学规律的把握是重要的信息量。
作者
郭树群
李瑞津
机构地区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8-21,共4页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音乐文化
传播
传承
科学
共性因素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1
李瑞津.
“音色”、“音质”观念与中西歌唱方法的共性原则[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5(2):39-42.
被引量:1
2
童忠良,吴秋雯.
论之、为调式体系(二)——兼论中西音乐“三宫思维”的比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3):18-23.
被引量:2
3
E.G.麦克伦,黄翔鹏,孟宪福.
曾侯乙青铜编钟——巴比伦的生物物理学在古中国[J]
.中国音乐学,1986(3):96-11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
1
张大军.
统青铜乐论之大成开当下研究之新路——读陈荃有所著《中国青铜乐钟研究》有感[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1):156-158.
2
马国伟.
近几十年“笛”之音乐考古研究综述[J]
.中国音乐,2012(4):55-60.
被引量:1
3
朱晓芳.
两周乐钟的发现与研究[J]
.中原文物,2012(6):45-51.
4
胡晓东.
“同均三宫”学术争鸣与反思——兼论音乐伦理学关怀的必要性[J]
.音乐研究,2013(5):65-79.
被引量:6
5
常晓彬.
上古中东与中国文化三说[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6):52-58.
6
王清雷.
编钟、编磬文物的试奏--以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和澄城刘家洼M1钟磬为例[J]
.音乐文化研究,2021(4):43-50.
同被引文献
51
1
田丁.
现代声乐实证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J]
.中国音乐,2002(2):41-42.
被引量:1
2
何军.
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音乐,2002(2):47-48.
被引量:12
3
崔杰夫.
发声与共鸣[J]
.北方音乐,2005,25(7):32-33.
被引量:1
4
徐枫.
声乐教学中“三原点定位”探究[J]
.音乐天地,2004(12):47-50.
被引量:1
5
洛秦.
是我们作用着音乐 还是音乐作用着我们[J]
.民族艺术,1999(2):19-24.
被引量:5
6
邹长海.
无换声区混声训练探索[J]
.音乐研究,1999(1):63-69.
被引量:2
7
路瑜.
计算机辅助声乐教学初探[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66-70.
被引量:22
8
张清华.
对歌唱换声原理的进一步辩析——兼解刘大巍之疑[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3):42-44.
被引量:2
9
刘大巍.
关于歌唱换声原理的几个基本问题——与《歌唱换声原理新探与解决》作者商榷[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88-90.
被引量:1
10
大卫.希夫,喻宜萱.
埃伦·佛尔谈声区统一方法[J]
.人民音乐,1999(8):14-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郭树群.
略论中西音乐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参与“艺术与科学”的讨论[J]
.中国音乐学,2002(2):102-114.
被引量:7
2
施咏.
音乐审美心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3):59-68.
被引量:15
3
吕玲.
声乐理论研究焦点问题概述--声乐发声技术理论研究焦点[J]
.中国音乐,2008(3):94-101.
被引量:4
4
宋雨.
关于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4(3):103-10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姚丽君.
交融与渗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爵士乐的创作研究[J]
.黄河之声,2023(2):28-31.
被引量:2
2
夏小燕.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3):84-91.
被引量:12
3
华明玲,廖红梅.
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特点——以黄虎威作品为例[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1-4.
被引量:9
4
施咏.
音乐民族审美心理的稳定性与变异性[J]
.中国音乐,2008(1):140-146.
被引量:8
5
张敏桦.
民族声乐的现代性思考[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6):22-25.
被引量:3
6
刘科,谢晶.
浅谈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J]
.科教文汇,2009(20):248-248.
7
傅海燕.
音乐演释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系统辩证[J]
.民族艺术研究,2010,23(5):39-43.
8
杨和平.
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349-364.
被引量:33
9
刘敏.
谈音准偏离与发声的关系[J]
.艺术教育,2012(1):58-59.
10
李建武.
西方音乐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以勋伯格等人的作品为例[J]
.艺海,2013(1):51-54.
被引量:2
1
周冰.
中原地区艺术形态的传播与传承[J]
.美术大观,2013(11):66-66.
被引量:2
2
王浚榛.
浅谈社会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
.音乐时空,2014(9):83-83.
3
侯泽民.
钢琴与“人心共鸣”的机理探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2):254-256.
4
万兰珍.
浅探古琴音乐的节奏规律[J]
.艺术探索,2003,17(6):72-74.
5
张琰芹.
浅谈合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J]
.青年文学家,2011,0(5X):125-125.
6
杨觉会.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借鉴”[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4-4.
7
李吉提.
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特点──兼谈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某些共性因素[J]
.中国音乐学,1995(2):101-106.
被引量:26
8
刘娟宁.
浅谈情感表现在合唱表演中的作用[J]
.群文天地,2012(A12):160-160.
9
许林.
浅谈写意花鸟创作[J]
.美术大观,2006(9).
10
席强.
民族器乐曲的传播与传承[J]
.中国音乐,1993(2):21-23.
被引量: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