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文史》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同被引文献58
-
1夏鼐.瑞典所藏的中国外销瓷[J].文物,1981(5):6-10. 被引量:21
-
2陈万里.我对“青白磁器”的看法[J].文物,1959(6):11-13. 被引量:10
-
3孙福生.林凤的海上武装活动及其反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J].学术研究,1979(6):18-22. 被引量:2
-
4张铠.明清时代美洲华人述略——兼论中国古代文明在美洲的传播[J].拉丁美洲研究,1983(6):36-48. 被引量:2
-
5黄滋生.十六—十八世纪华侨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1):13-22. 被引量:2
-
6倪来恩,夏维中.外国白银与明帝国的崩溃——关于明末外国白银的输入及其作用的重新检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3):46-56. 被引量:8
-
7戚志芬.中菲交往与中国印刷术传入菲律宾[J].文献,1988(4):252-264. 被引量:3
-
8林金枝,张莲英.论明代华侨对中菲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1):53-61. 被引量:1
-
9戈宝权.谈庞迪我著作中翻译介绍的伊索寓言——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之二[J].中国比较文学,1985(1):292-305. 被引量:3
-
10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5):104-10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杨文慧,赵兵,高昂,黄雁茹,谢海贤,巩江,倪士峰.豆薯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91-20392. 被引量:8
-
2丁晓蕾,王思明.美洲原产蔬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发展[J].中国农史,2013,32(5):26-36. 被引量:15
-
3陈忠文,文西强,母秋容.光照对豆薯生长的影响研究[J].长江蔬菜,2009(9X):45-47. 被引量:1
-
4李昕升,王思明.近十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综述(2004-2015)[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1):99-107. 被引量:25
-
5薛彦乔.由海道传入福建的两种农作物:高丽菜和新罗葛[J].农业考古,2017,0(4):57-67. 被引量:1
-
6李昕升.近40年以来外来作物来华海路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海交史研究,2019(4):69-83. 被引量:11
-
7白野.从中国瓷器看古代中阿经济文化交流[J].中国穆斯林,2021(1):80-84. 被引量:1
-
8黄超,童新红,蒋华.豆薯籽磨浆液对辣椒茶黄螨、蚜虫、蓟马的防治效果[J].蔬菜,2024(8):51-55.
-
1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J].学理论,2004(11):40-42. 被引量:3
-
2唐小可.“澳门”与“Macao”[J].金融博览,1999,0(10):27-27.
-
3王东峰.清朝前期澳门地租沿革考[J].岭南文史,1999,0(1):16-21.
-
4保山.澳门的妈祖文化及其它[J].陕西审计,1999(C00):40-40. 被引量:1
-
5全毅,林裳.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6):107-112.
-
6陈炜恒.Macao's Temple Culture[J].Women of China,2004(12):52-55.
-
7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1):67-75. 被引量:11
-
8樊树志.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J].月读,2015(4):67-71.
-
9袁绍珊.澳门 看得见的文化城市[J].中国报道,2009(12):92-94.
-
10澳门印刻[J].旅行者,2006(7):7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