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57,共2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9
-
1陈方竞,刘中树.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1999(2):59-68. 被引量:7
-
2[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4,4..
-
3[美]雷·韦勒克 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
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44.
-
5[美]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0.
-
6潘凯雄,贺绍俊.关于小说文体研究的思考[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7,(9):51-53.
-
7殷晋培.文学评论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
8[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 著,曹沛霖等.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9刘仲华,董阳,张晓博.专访诺奖得主 莫言 高粱红了[J].环球人物,2012(27):22-26. 被引量:1
-
1勇慧.小说化的戏剧——试论老舍小说风格对戏剧创作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3(9):32-34.
-
2陆炜.试论戏剧文体[J].文艺理论研究,2001(6):30-38. 被引量:11
-
3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本土化路线[J].文艺争鸣,2010(10):30-33. 被引量:2
-
4安奇贤.《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26(4):76-79.
-
5张文珍.文体的审美意义[J].山东文学,1998,0(7):75-75.
-
6瓦韵青,孙小琴.2013年美国诗歌与戏剧研究在中国[J].外国文学研究,2014,36(2):25-32.
-
7张林杰.文体变革与文学的转型[J].学术月刊,1998,30(8):15-18. 被引量:1
-
8陈帆.论《蝉为谁鸣》中的虚实相生[J].昆明学院学报,2013,35(5):24-27.
-
9孙宝林.近代文体演变的历史审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0(2):11-15.
-
10竺柏岳.睹物生情 缅怀故人——《呼兰河畔觅惊鸿》赏析[J].语文世界(上旬刊),1997(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