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底蕴及现实意义(下)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3期76-82,共7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
1陶友珍.宋词与岳阳楼[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6):58-60.
-
2沈杏培.没落风雅与乱世传奇: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兼论长篇新作《很久以来》[J].当代作家评论,2014(3):115-121. 被引量:6
-
3比较文学定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3(4):13-13.
-
4严安政.对历史、社会、人生思考的诗性展示——试论《红楼梦》的人文内涵、历史底蕴和哲理意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30-34. 被引量:1
-
5孟长勇.论延安文艺的开放精神[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16-21. 被引量:1
-
6彭庭松.唐代诗人的扬名术[J].新闻爱好者,2008(6):42-42.
-
7郭桂香,王卫国.中国近现代文学精神的历史底蕴及现实意义(上)[J].郭沫若学刊,1999(1):64-72.
-
8肖超.论《白鹿原》文学内涵及美学风格[J].青年文学家,2014,0(8X):45-45.
-
9严宁.对中国文学融入到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0(1Z):33-33.
-
10孙乃修.关于文学的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1994(5):107-11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