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科学的比较法等方法,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总结和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历程,阐述了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
作者
洪晓楠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1-46,共6页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西化派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洪晓楠.傅伟勋与中国哲学重建的方法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2
洪晓楠.
论“综合创新论”文化观[J]
.中州学刊,1998(2):115-120.
被引量:3
3
洪晓楠.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
.求是学刊,1997,24(4):9-14.
被引量:15
4
洪晓楠.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时空背景和演进规律[J]
.哲学动态,1995(11):39-43.
被引量:1
5
洪晓楠.
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进规律和理论倾向[J]
.哲学动态,1994(5):42-45.
被引量:2
6
洪晓楠.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J]
.中州学刊,1994(3):115-12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7
1
罗双杏.
试述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J]
.现代交际,2020(15):250-251.
2
洪晓楠.
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
.理论月刊,1999(Z1):47-50.
被引量:8
3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4
洪晓楠,马海燕.
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终结意识”[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30-33.
5
曾平,涂永红.
浅析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1):20-23.
被引量:2
6
丁锦宏.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121-124.
被引量:24
7
汪磊.
“后”的语义平移与“后”族词的生成[J]
.汉字文化,2005(3):46-48.
被引量:1
8
刘介民.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8(4):87-95.
被引量:1
9
杨宁.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29-132.
被引量:3
10
洪晓楠.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论方克立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53-5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9
1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2
何中华.
“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J]
.文史哲,1998(2):6-16.
被引量:22
3
庞朴.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J]
.中国社会科学,1986(5):81-98.
被引量:123
4
衣俊卿.
日常生活批判刍议[J]
.哲学动态,1989(4):12-15.
被引量:5
5
李银河.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
.哲学研究,1996(5):65-71.
被引量:38
6
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7
王新生.
消费大众的精神空场与公共理性的重建——关于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一个关联性考察[J]
.求是学刊,2007,34(2):21-27.
被引量:14
8
洪晓楠.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变.光明日报,1995.2.16.
9
洪晓楠.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J].中国社会科学,1999,(1).
10
赵敦华.
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可能性条件[J]
.学术月刊,2008,40(3):34-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洪晓楠.
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哲学动态,2000(12):27-30.
被引量:5
2
黄娟,沈德昌.
论中国当代文化哲学思潮的演生与发展[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B08):1-4.
3
张晶晶,王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哲学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6-1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曾现锋.
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4):107-111.
2
毛殊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三题[J]
.哲学动态,2011(12):11-17.
被引量:2
3
王现东.
文化哲学的兴起、发展及其理论定位[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60-63.
被引量:2
4
黄静文.
哲学视域下生存与生活有关问题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对人的生存与生活的探讨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218-219.
5
杨安,白小玉.
近二十年来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58-60.
1
洪晓楠.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时空背景和演进规律[J]
.哲学动态,1995(11):39-43.
被引量:1
2
洪晓楠.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J]
.中州学刊,1996(1):124-131.
被引量:1
3
刘忠良.
毛泽东和梁漱溟的文化观之比较[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92-96.
4
洪晓楠,刘越.
再论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观[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4):73-77.
5
李翔海.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新创获──《中国现代文化哲学》评介[J]
.哲学动态,1994(4):27-28.
6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7
杜姗,王树松.
浅析“文化”与“文化哲学”[J]
.改革与开放,2013,0(5X):177-178.
8
杨铮铮.
殷海光的伦理思想析介[J]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12):84-87.
9
杨云香.
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4):31-33.
被引量:1
10
张朝霞.
再论李泽厚文化哲学思想之“西体中用”[J]
.理论界,2011(12):57-59.
被引量:1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