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高等教育》
1999年第4期45-52,共8页
Meitan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7
-
1于洸,刘瑞珣,宋振清,何国琦.关于20世纪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几点思考(上)[J].中国地质教育,2001,10(1):83-90. 被引量:6
-
2于洸,刘瑞珣,宋振清,何国琦.关于20世纪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几点思考(下)[J].中国地质教育,2001,10(2):79-84. 被引量:7
-
3何廷峻.应用采矿CAD课件教学体会[J].煤炭高等教育,2002,(6):49-50.
-
4涂敏 华心祝.采矿类专业教学内容与教育改革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6):102-104.
-
5杨承运,卢晓东,刘雨,吴朝东.国外地学教育概况和一些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0,9(1):68-76. 被引量:10
-
6涂明志,唐建新.面向21世纪地矿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17(4):8-13. 被引量:3
-
7曾勇,隋旺华,刘坚,孙亚军.美、德、英、韩的地质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1):76-7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1
-
1陈晓律.发展的困惑[J].读书,2002(11):90-96. 被引量:5
-
2王达.煤炭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技术,2006,25(8):5-6.
-
3胡曰博,张新娜.云南矿业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12-14.
-
4常聚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6(20):125-126. 被引量:8
-
5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30(2):92-94. 被引量:18
-
6弓小平,木合塔尔·扎日,黄滚,戴兴国,石忠民.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改革现状与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10(3):58-63. 被引量:30
-
7成云海,鲍鸣.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5-108. 被引量:1
-
8王达.煤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1(5):66-68. 被引量:3
-
9杨德传.采矿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性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被引量:9
-
10石乃敏.高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43-46.
-
1陈国良,顾和和,李钢,马昌忠.矿山测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工程,2008,17(1):78-80. 被引量:9
-
2白峰,马龙,赵凯.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4):70-73. 被引量:2
-
3赵令湖,徐汝绎.保证地学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浅议[J].人文与管理论丛,1998(7):35-37.
-
4西南石油大学[J].求学(理科版),2009(A02):193-193.
-
5张金钟.我院物理课教师的科研活动[J].石油教育,1997,0(12):49-51.
-
6西南石油大学[J].求学(文科版),2009(A02):193-193.
-
7西南石油大学[J].求学(理科版),2010(A02):201-202.
-
8孙海峰,叶秀祥,邢建华,黄桂庆.我校对拔尖人才队伍培养的几种措施[J].石油教育,1995,0(12):56-57.
-
9李建忠.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10-112. 被引量:3
-
10刘祥鑫,孙光华,李占金.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优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57-159.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