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主义”对我们的重要启示——兼论马尔库塞的快乐观
被引量:3
出处
《社科纵横》
1999年第5期48-50,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同被引文献12
-
1江涌.经济学家对“性趣”的研究[J].经济学家茶座,2004(3):98-101. 被引量:3
-
2罗敏.幸福三论[J].哲学研究,2001(2):32-36. 被引量:33
-
3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2(4):48-54. 被引量:45
-
4黄必康.哈姆雷特:政治意识形态阴影中追踪死亡理念的思想者[J].外国语,2000,23(4):42-52. 被引量:14
-
5尹鸿.《夜宴》:中国式大片的宿命[J].电影艺术,2007(1):17-19. 被引量:28
-
6梁工.莎士比亚戏剧的终极关注[J].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96-103. 被引量:9
-
7徐贲.当今社会的现代犬儒主义.时代潮,2001,(17):35-35.
-
8本雅明 王炳钧 杨劲译.经验与贫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58.
-
9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86.
-
10刘禅.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北京科技报,2000-12-20.
二级引证文献35
-
1李立男.西方幸福指数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超越[J].海派经济学,2023,21(4):204-214.
-
2江化开,郑庆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维度:增进农民福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1-5. 被引量:10
-
3陈惠雄,吴丽民.基于苦乐源调查的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3):63-69. 被引量:15
-
4李兰芬,倪黎.财富、幸福与德性——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J].哲学动态,2006(10):48-52. 被引量:11
-
5吴丽民,陈惠雄,黄琳.婚姻、性别与幸福[J].浙江学刊,2007(1):220-224. 被引量:20
-
6郝身永.“效用”概念反物质化的表现、原因和必要性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5):45-49. 被引量:1
-
7宋小川.快乐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7(10):86-90. 被引量:2
-
8陈惠雄.快乐理论的跨学科演绎:一个研究综述[J].财经论丛,2008(1):1-9. 被引量:10
-
9王新艳,孟宪凯.馆员工作快乐探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24-26.
-
10程宇宏.乐感文化:粤商文化的一种解读[J].管理学报,2009,6(9):1266-1273. 被引量:4
-
1黄玮琍.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J].中国集体经济,2008(3S):48-49. 被引量:4
-
2梁汀.柏拉图和孔子快乐观之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0(16):225-225.
-
3魏长领,喻岚.“孔颜乐处”的现代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31-33. 被引量:1
-
4朱昌流.孔子快乐观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0):42-44. 被引量:2
-
5缪婷婷.探析伊壁鸠鲁的“快乐”观[J].青春岁月,2014,0(11):223-223.
-
6黄宇星,李锡琴(指导老师).生命涅槃[J].青少年日记,2008(4):4-6.
-
7张和平.马尔库塞的“真实”快乐观探微[J].甘肃高师学报,1999,3(3):1-6.
-
8李金泽.孔子的快乐观及其当代价值[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11):8-11. 被引量:1
-
9蒋九愚,施海平.伊壁鸠鲁和庄子快乐观的比较及其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8):18-24. 被引量:2
-
10郭凯斌.论《理想国》之道德根基——柏拉图的快乐观[J].才智,2010,0(5):176-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