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可持续发展理论: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新课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它贯穿于人文地理学的全部领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人文地理学理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是目前人地关系理论的制高点.它既是对人文地理学教学现状的挑战,也是人文地理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机遇.当前,应尽快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化,及时纳入人地关系理论体系中来,并通过修改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论著将其思想与方法准确传达给师生.
作者
王雷亭
机构地区
泰安师专地理旅游系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83-85,共3页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论
人文地理学
分类号
K90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后强,艾南山,汪富泉,丁晶.
人地协同论: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的基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48-53.
被引量:14
2
余丹林.
初级阶段理论与可持续发展[J]
.经济地理,1998,18(2):6-10.
被引量:2
3
曹利军.
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2):46-50.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刘培哲.
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兼论《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13-18.
被引量:59
2
王铮.
陆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动向[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7(2):1-13.
被引量:2
3
黄秉维.
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J]
.地理学报,1996,51(4):350-354.
被引量:120
4
李后强,艾南山.
人地协同论──兼论人地系统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1996,11(2):178-184.
被引量:18
5
李后强.
非线性系统、人地协同论与系统辩证论——兼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模式设计[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5):36-41.
被引量:7
6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01).
7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
.人民论坛,1997(10):4-16.
被引量:347
共引文献
57
1
杨波.
开县地区可持续发展思考[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S1):21-23.
2
于卫东.
如何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J]
.成才之路,2008,0(36):11-11.
被引量:1
3
赵明华,韩荣青.
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6-10.
被引量:25
4
苗红,李全生,吴建伟.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想模型与对策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99-102.
5
李俊峰,焦华富.
欠发达地区县域重点小城镇遴选及其发展模式——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89-92.
被引量:1
6
刘耀彬,宋学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
.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
被引量:142
7
霍晓君,潘彦昭,张利雯,曲世华.
加权和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协调度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140-145.
被引量:15
8
吴殿廷,何龙娟,任春艳.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0-143.
被引量:25
9
王霞.
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特区经济,2006(9):369-370.
被引量:15
10
任建兰,周鹏.
山东省发展轨迹比较与反思[J]
.地理科学,2006,26(5):513-519.
被引量:5
1
于卫东.
如何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J]
.成才之路,2008,0(36):11-11.
被引量:1
2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
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56-60.
被引量:4
3
马振宁,米文宝.
人地关系论演变的历史轨迹及其哲学思考[J]
.城市地理,2016,0(6X):223-224.
被引量:1
4
香宝.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进展初探——一个案例研究[J]
.人文地理,1999,14(S1):68-71.
被引量:6
5
许桂灵,司徒尚纪.
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510-514.
被引量:3
6
吴云.
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4):71-73.
被引量:2
7
戴国林.
编好资料长编提高志书质量[J]
.中国地方志,1990(5):54-56.
8
李希平.
论人文地理学的几个重要问题(上)[J]
.国外人文地理,1988,3(2):11-16.
被引量:2
9
韩永学,程远泉.
人地关系论,现代化与女权主义[J]
.哈尔滨学院学报,1997,19(4):70-71.
10
徐卫民.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3):171-178.
被引量:4
泰山学院学报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