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与法律》
1999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
同被引文献114
-
1包海波.试析专利许可交易的内在机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6):45-49. 被引量:3
-
2<美国现代科技政策研究>课题组.联邦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资助和改革设想[J].科学与社会,1997(1):9-20. 被引量:1
-
3南佐民.《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8):75-78. 被引量:44
-
4傅成业.知识产权制度:为智慧之火加油——美国高校专利与知识产权工作一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10):28-31. 被引量:20
-
5包海波,盛世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专利制度创新及其绩效[J].科技与法律,2002(4):44-51. 被引量:13
-
6彭学龙,赵小东.政府资助研发成果商业化运用的制度激励——美国《拜杜法案》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5(7):42-45. 被引量:17
-
7陈美章.关于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思考(下)[J].知识产权,2005,15(4):3-7. 被引量:13
-
8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OTL):技术转移的直通车[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77-78. 被引量:6
-
9[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页99,101,104,105,107,190,190-191.
-
10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载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引证文献14
-
1包海波,盛世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专利制度创新及其绩效[J].科技与法律,2002(4):44-51. 被引量:13
-
2彭学龙,赵小东.政府资助研发成果商业化运用的制度激励——美国《拜杜法案》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5(7):42-45. 被引量:17
-
3翟海涛.美国大学技术移转机构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7(12):32-36. 被引量:15
-
4陈俊.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91-95. 被引量:2
-
5王瑞.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专利权归属——拜杜法案的启示[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43-45. 被引量:4
-
6许长青.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模式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352-356.
-
7许长青.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借鉴[J].公共管理学报,2009,6(1):104-114. 被引量:6
-
8胡朝阳.试析政府资助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法律调整[J].科学学研究,2010,28(4):530-534. 被引量:5
-
9易继明.财产权的三维价值——论财产之于人生的幸福[J].法学研究,2011,33(4):74-85. 被引量:9
-
10易继明.开创科技法学研究的新局面[J].社会科学家,2013,28(12):88-9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6
-
1贾卓威,王国骞.美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95-98. 被引量:5
-
2王树新.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与自主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130-133. 被引量:2
-
3包海波.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活动的激励机制分析——政府资助研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创新[J].科技与经济,2005,18(6):35-38. 被引量:5
-
4钱晓燕.简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29-31.
-
5郑玲,赵小东.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探析[J].知识产权,2006,16(5):42-45. 被引量:18
-
6李芳.美国知识产权政策的调控——基于经贸危机的影响谈起[J].知识产权,2007,17(1):80-84. 被引量:5
-
7崔鑫生.论美国专利与竞争政策平衡的措施[J].税务与经济,2007(4):56-60. 被引量:2
-
8管煜武,单晓光.美国亲专利政策与高科技产业竞争力[J].科学学研究,2007,25(4):654-659. 被引量:5
-
9肖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2):12-16. 被引量:13
-
10卢海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J].中华商标,2008(2):4-10. 被引量:3
-
1岑建君.美国大学中的一颗闪耀明星——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做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0,13(7):22-23. 被引量:1
-
2杨艳玲.“贝—多法案”与美国大学技术转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7-11. 被引量:5
-
3李丽,田虹.专利制度对高校科技发展的保护[J].工业技术经济,1998,17(4):98-99. 被引量:1
-
4小文.赛车游戏方向盘[J].发明与创新(高中生),2010(9):14-14.
-
5田文英,段春玲,任淑文.浅析高等学校专利技术的实施[J].科技.人才.市场,1999(B10):61-62.
-
6周济.拓宽产学研结合路子,发挥大学技术创新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4):8-12. 被引量:11
-
7吴继道,傅敏华,陈加利.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知识产权的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10-14. 被引量:1
-
8莫言.聋子发明留声机[J].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2007,0(24):56-57.
-
9陈翔.专利制度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作用[J].安徽科技,2003(3):58-60. 被引量:7
-
10郭洪波.论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01(5):58-61.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