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4期9-11,共3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69
-
1王永年.薄弱校开展教研组活动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革新,2012(9):30-31. 被引量:1
-
2杨欣慈.充分运用督导评估机制 推动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10(3):58-59. 被引量:2
-
3熊梅,陈纲.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关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1998,19(4):39-45. 被引量:19
-
4黄中伟.高校教师对现有工作环境及人员流动问题的心理反应[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4):118-120. 被引量:8
-
5程凤春.对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6-40. 被引量:9
-
6霍克林.校长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革新,1997,0(3):41-43. 被引量:1
-
7郭天成.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成功之路[J].人民教育,1992(12):22-23. 被引量:3
-
8李桂强.薄弱学校成因的政策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20-21. 被引量:6
-
9刘要悟,肖彦卿.试论改造城市薄弱学校的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6):31-34. 被引量:3
-
10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1):140-143. 被引量:7
-
1顾培玉.薄弱学校与校风建设[J].教育家,2003(7):63-64.
-
2周秉钧.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现代化,1998(2):22-23.
-
3包耘.杨公桥小学如何从薄弱校中走出来[J].中小学校长,2002(12):57-58.
-
4张玉兰.浅谈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认识[J].教育革新,2009(8):7-7.
-
5沈保根.沪苏教育改革充满生机活力[J].山西教育(管理版),1999,0(9):6-8.
-
6郑平.薄弱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校长,2002(8):28-29.
-
7董林春.多种记忆方法在薄弱学校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7,0(12):57-57.
-
8谢仁康.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6,0(9):124-125.
-
9冯锦源.农村初中英语听力差的成因与对策[J].西江教育论丛,2008(3):62-64. 被引量:2
-
10蒲瑞银.刍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俪人(教师),2014(6):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