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黑河学刊》
1999年第3期40-43,共4页
Heihe Journal
共引文献202
-
1陶建平.领导方法科学化刍议[J].桂海论丛,2001,17(5):79-83.
-
2柳瑟青.邓小平国际垄断资本论研究笔记(上)[J].现代国际关系,2001(7):8-17. 被引量:4
-
3张铁军.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概念内涵浅谈[J].社科纵横,2000,15(5):12-13. 被引量:5
-
4梁中华.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9(2):5-7. 被引量:1
-
5毛正刚,尹良春.邓小平政府经济管理理论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0(1):16-18.
-
6黄春梅.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忧患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S2):221-222.
-
7赵绍敏.邓小平五分之一世纪著述的历史贡献[J].学术探索,1999(1):1-4.
-
8黄振发.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4):13-15.
-
9蔡田,周雅丽.试述“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1-13. 被引量:1
-
10黄满忠.江泽民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3):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0
-
1汪寿祥.论邓小平的人学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28-32. 被引量:1
-
2谢华.邓小平理论特点综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4):76-79. 被引量:1
-
3刘新玲.论周恩来的人才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2):97-99. 被引量:1
-
4夏再兴.知识经济要以人为本[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9,30(4):1-5. 被引量:1
-
5何宇红,杨柳凤.正确理解邓小平的用人思想[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21(3):58-62. 被引量:1
-
6刘元恩.论邓小平人才素质思想[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4):1-3. 被引量:1
-
7曹树.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观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1-3. 被引量:1
-
8王栖华.试论干部实绩考核[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19(3):3-5. 被引量:1
-
9黄加文,郭如良.试论邓小平关于人才开发环境的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19(1):37-40. 被引量:1
-
10齐慧丽,马光娟.儒家人才思想略论[J].枣庄师专学报,1999(2):57-58. 被引量:1
-
1赵甲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底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5):48-52.
-
2毛根民.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难题"的破解——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15(3):4-8.
-
3陈平祥.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2):30-33.
-
4侯远长.破解“历史难题”的探索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6(1):24-29. 被引量:1
-
5王卿.怎样正确评价和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远意义和指导作用?[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5(5):31-31.
-
6马常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J].学理论,2008(9):20-21.
-
7王敦琴.试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时代底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4):1-4. 被引量:4
-
8书架[J].留学生,2014(15):60-61.
-
9枕戈.《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J].审计月刊,2014(9):53-53.
-
10许如江.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6):16-1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