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今日批评的答问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当下文坛对批评现状的众声喧哗中,本刊一直致力于一种学理上的讨论,以此体现今日批评的精神生态和批评家的生命状态。近日部分评论家接受了本刊主编的提问并作了笔答,现以寄回的先后为序全文刊登如下。几代评论家对当下文坛的发言,或许会是中国批评界一份具有纯粹性和代表性的批评。
出处
《南方文坛》
1999年第4期4-15,共12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学刊物
批评家
个人话语
知识分子
文艺批评
个人化写作
文学创作
纯文学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2
1
郜元宝.
另一种权力[J]
.当代作家评论,2001(2):13-25.
被引量:6
2
王光明.
文学批评的文化视野[J]
.南方文坛,2000(3):27-32.
被引量:6
3
关于学科开放与文艺理论建设的对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9-65.
被引量:2
4
王岳川.
9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的拓展与困境[J]
.文艺研究,1999(5):4-18.
被引量:19
5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3
6
刘再复.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J]
.文艺研究,1985(4):134-135.
被引量:40
7
路文彬.
救救文学批评——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J]
.文艺争鸣,1998(1):66-70.
被引量:9
8
杜卫.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5):1-6.
被引量:6
9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65
10
伍立杨.
穷途上的人生销磨——读《心香泪酒祭吴宓》[J]
.当代文坛,1997(5):58-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李茂民.
个人他写作的背景、成就与局限[J]
.东岳论丛,2000,21(3):136-140.
被引量:4
2
樊义红.
社会学批评的一种成功实践——王彬彬批评读解[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3):51-53.
3
泓峻.
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2011(4):170-176.
被引量:4
4
马德生.
“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宏大叙事重构[J]
.晋阳学刊,2012(6):117-121.
被引量:3
5
肖明华.
“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论文学理论公共性的实现之途[J]
.社会科学战线,2021(11):167-174.
被引量:1
6
何平,顾奕俊.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期、审美嬗变与新时代走向[J]
.南方文坛,2023(4):5-18.
7
唐洁璠.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7):97-100.
8
全展.
略论传记文学的批评原则[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1):48-5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秦桂平.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多重范式[J]
.探求,2022(3):87-94.
2
吴春.
论女性“个人化”写作之衰落[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3):73-77.
3
马德生.
“个人化写作”的困境与宏大叙事重构[J]
.晋阳学刊,2012(6):117-121.
被引量:3
4
朱庆华.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3):65-68.
被引量:1
5
毛郭平.
文学研究中的“范式”话语及范式[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2):69-73.
6
李海楠.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研究范式重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5):157-159.
7
洪玉洁.
《群山之巅》的叙事特征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4):25-26.
8
吴亦繁.
“个人化写作”探究与反思[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5):54-56.
9
陈雪,刘泰然.
超越现代性:“个人化写作”再审视[J]
.文艺评论,2016(6):34-39.
被引量:1
10
泓峻.
199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生态学转向及其本土化特征[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61-68.
被引量:1
1
朱大可.
忧郁的批评——关于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J]
.文艺争鸣,2008(1):33-34.
被引量:2
2
韩映南.
陈毅的风格[J]
.党风与廉政,2000(2):33-33.
3
张重岗.
叶荣钟与台湾汉诗的现代性[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5):40-49.
4
李春阳.
后经典时代:重申“新批评”的精神[J]
.芒种,2012(10):4-5.
5
张景超.
我阅读与批评的精神历程[J]
.黄河文学,2013(10):4-9.
6
黄建生.
论文学批评的精神品格坚守[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73-76.
7
王伟伟.
“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鲁迅批判》之批判[J]
.青年文学家,2011,0(8X):13-13.
8
鲁枢元.
文学批评的精神层面[J]
.文艺理论研究,1994(6):79-82.
被引量:2
9
张荣翼.
历史的文本化和文本的历史化——文学史考察的视点问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47-53.
被引量:5
10
吕建多,万静.
批评的精神:“无声”时代的“怒喊”——论批评家旷新年的意义[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4):67-69.
南方文坛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