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何理解这一新规定,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分歧。本文试就如何理解这一规定进行探讨,并结合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正确定罪提出自己的...
作者
张兆松
机构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1,共4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故意杀人罪
行为人
被害人
交通肇事后逃逸
定罪处罚
法定刑
犯罪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
分类号
D924.49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25
1
陈兴良.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J]
.中外法学,1999,11(5):47-55.
被引量:58
2
李晓龙,李立众.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学,1999(8):34-38.
被引量:20
3
杜宇.
再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3):14-20.
被引量:8
4
黄祥青.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
.政治与法律,1998(4):60-62.
被引量:34
5
张波.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定性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5):30-34.
被引量:28
6
林亚刚.
犯罪过失的理论分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法学评论,1999,17(3):38-44.
被引量:18
7
李邦友.
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J]
.法学评论,1999,17(2):59-67.
被引量:27
8
吴学斌,王声.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91-94.
被引量:19
9
侯国云.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J]
.政治与法律,2003(1):50-54.
被引量:13
10
高铭暄,赵秉志.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
12
1
杜宇.
再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3):14-20.
被引量:8
2
马建文,杜宇.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辽宁警专学报,2004,6(5):18-21.
被引量:2
3
楼伯坤.
刑法第133条规定与加重犯理论之冲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5):36-41.
被引量:2
4
潘家永.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问题辨析[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7,22(1):46-50.
被引量:1
5
楼伯坤.
对刑法第133条“逃逸”的逻辑解释——以加重犯为视角[J]
.河北法学,2008,26(1):106-113.
被引量:6
6
张秋.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定性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9):77-78.
7
吴晓敏.
析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5-38.
8
林亚刚.
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兼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规定[J]
.法学家,2001(3):81-87.
被引量:40
9
杜宇,马建文.
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84-387.
被引量:2
10
朱建华,都龙元.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应为独立罪名[J]
.广西社会科学,2003(5):109-11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73
1
任彬彬.
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合宪性分析——基于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的思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02):48-51.
2
刘立杰.
浅析刑法第133条中的“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兼论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J]
.理论界,2006(S1):48-50.
被引量:2
3
李钢.
对刑法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情节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8-50.
4
张建新.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定性之检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S1):85-86.
被引量:2
5
李朝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刍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95-99.
被引量:11
6
程和友.
浅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犯罪化[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6(4):37-41.
被引量:3
7
潘永建.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立法刍议[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7-119.
被引量:9
8
程荣.
试论因逃逸致人死亡[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50-53.
被引量:1
9
殷磊.
论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17(4):87-93.
被引量:2
10
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
2001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32-40.
1
王红兵,王璐.
关于交通肇事罪中的几个问题[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6):119-121.
2
苏哲.
交通肇事罪[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9,15(2):84-84.
3
郝为.
何为交通肇事罪[J]
.交通与社会,2002(14):32-32.
4
陆碧琴.
新增危险驾驶罪之刑法规范的不足与完善[J]
.魅力中国,2011(8):124-124.
5
付泽,张雅婷.
论交通肇事罪立法之完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4-65.
被引量:5
6
高贵君,马岩,方文军,曾琳.
《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2014(3):19-24.
被引量:16
7
宋朝武.
对民诉法修正案中调解制度的若干理解[J]
.中国审判,2012(6):27-29.
被引量:6
8
马乐明.
对醉酒驾车刑法规制的反思及立法构想[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0(2):76-78.
9
冯志恒.
危险驾驶罪争议问题研究[J]
.法治与社会,2011(10):56-56.
10
丁慧敏.
危险驾驶罪与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关系初探[J]
.人民检察,2011(13):76-77.
被引量:3
人民检察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