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6-38,共3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53
-
1梁丽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议员接待日[J].党政干部学刊,2003(5). 被引量:1
-
2李路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国家合作主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2):42-46. 被引量:5
-
3赖松龄,曹云华.试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新资本主义”[J].东南亚研究,1998(3):11-14. 被引量:7
-
4欧阳赛鸾.“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启示[J].当代亚太,1997(5):56-60. 被引量:3
-
5曹云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述要[J].社会主义研究,1991(2):38-42. 被引量:3
-
6《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J].社会,1989,9(7):39-39. 被引量:6
-
7刘亚林.论新加坡的廉政建设[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1):143-148. 被引量:15
-
8尹吟雪.新加坡法德兼治特色及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4):35-36. 被引量:6
-
9朱维平.新加坡廉政建设经验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4(14):43-44. 被引量:8
-
10陈绪群.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J].江汉论坛,2004(9):14-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孙景峰.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行政体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36-41. 被引量:2
-
2陈卉.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经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84-85. 被引量:1
-
3王荣阁.中国学者对“新加坡之谜”的新解读——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59-62. 被引量:1
-
4张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制度的文化特色——基于民主和法制的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8(6):13-16.
-
5韩振勇,王晓燕.2008年北京奥运会反腐败对策研究——基于体育公职人员腐败风险模型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1):6-8.
-
6李宓斯.国外政党培植信任的若干做法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8):55-57.
-
7张大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治党理念和借鉴意义[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16(1):107-112. 被引量:2
-
8黄胜兵.新时代提高“政治三力”的维度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8):184-187.
二级引证文献6
-
1王荣阁.中国学者对“新加坡之谜”的新解读——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59-62. 被引量:1
-
2李和颖.2006年中国学术界新加坡研究新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79-84. 被引量:1
-
3郭建,孙惠莲,窦万顺.国外政党加强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7-12. 被引量:2
-
4隋斌斌.缓冲区机制与政党治理——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J].理论导刊,2013(3):37-40. 被引量:4
-
5张大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纯洁党员队伍的经验与启示[J].岭南学刊,2015(3):60-63. 被引量:1
-
6许昌,武斐.2014年中国学术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新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3):23-27.
-
1张传训.浅析新加坡由议会民主制向威权政治的转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3):11-12.
-
2新加坡:高薪为招贤不为养廉[J].天津支部生活,2011(3):55-55.
-
3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1):18-22. 被引量:3
-
4梁晓宇.建设服务型政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借鉴[J].唐都学刊,2016,32(6):106-111.
-
5孙景峰.民情沟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会基础的巩固[J].社会主义研究,2006(2):56-58. 被引量:8
-
6周敏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序言(两篇)——序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70-70.
-
7李安吉.从国学经典引述看——习近平论反腐倡廉[J].刊授党校,2014,0(12):18-19.
-
8朱维平.新加坡廉政建设经验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4(14):43-44. 被引量:8
-
9李延震,毕凌成.论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政治稳定的作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68-71. 被引量:3
-
10赵付科.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经验[J].决策与信息,2013(6):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