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3,共3页
China Taoism
同被引文献28
-
1蒲亨强.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的曲体结构及风格[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3):24-32. 被引量:3
-
2蒲亨强.武当山道教音乐初探[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3):17-31. 被引量:7
-
3蒲亨强.道教科仪音乐历史考察(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1):4-8. 被引量:5
-
4曹本冶.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4):4-8. 被引量:3
-
5蒲亨强.武当道乐部分曲目分类考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4):36-43. 被引量:3
-
6吕锤宽.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J].中国音乐学,1990(3):21-33. 被引量:6
-
7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J].中国音乐,1990(2):21-24. 被引量:12
-
8曹本冶.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J].人民音乐,1989(8):26-29. 被引量:4
-
9丁强.“书符箓法”所体现的象征义蕴——以清微派“玉宸经法”炼度科仪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99-101. 被引量:1
-
10周作奎,张全晓.道教的施食科仪 放焰口[J].中国宗教,2007(10):51-53. 被引量:1
-
1郭敬宇.论道教的人生哲学[J].前沿,2008(11):60-62.
-
2叶贵良.从语言看灵宝经由传说到史实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2015(2):9-22.
-
3王承文.陆修静道教信仰从天师道向灵宝经转变论考(下)——以陆修静所撰《道门科略》为起点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14(3):20-32. 被引量:4
-
4唐天勇,贺争平.儒家“仁”的思想与人的心理和谐[J].传承,2011,0(2Z):65-67.
-
5李远国.道教符箓派诸宗概述[J].中国道教,1997(2):38-40. 被引量:1
-
6王承文.陆修静道教信仰从天师道向灵宝经转变论考(上)——以陆修静所撰《道门科略》为起点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14(2):1-10. 被引量:3
-
7王承文.东晋南朝之际道教对民间巫道的批判──以天师道和古灵宝经为中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8-15. 被引量:11
-
8刘少勇,庞守贵.浅析禅宗与设计的关联性[J].青春岁月,2013,0(21):78-78.
-
9神塚淑子,钦伟刚.六朝灵宝经中的葛仙公(下)[J].宗教学研究,2007(4):2-11. 被引量:2
-
10神塚淑子,钦伟刚.六朝灵宝经中的葛仙公(上)[J].宗教学研究,2007(3):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