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19
-
1章百家,贾庆国.对抗中的方向盘、缓冲器和测试仪: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7(1):40-51. 被引量:7
-
2陈锡喜.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意识形态底蕴及邓小平的超越——兼论“三个世界”理论的时代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5):5-13. 被引量:4
-
3胡哲峰.建国以来若干军事战略方针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7(4):21-32. 被引量:8
-
4张力欣,荀桂英.从医患纠纷看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及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8):36-36. 被引量:1
-
5李久林.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17-23.
-
6付江红.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对外战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4-76. 被引量:1
-
7王国学,魏溦.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62-65. 被引量:1
-
8李久林.毛泽东关于亚非拉的战略思想[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20(5):27-32. 被引量:7
-
9陈律.论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思想对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指导意义[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31(1):1-5.
-
10刘建平.战后东亚秩序的“帝国”结构原理:从“阵营对抗”到“正常化”[J].开放时代,2014(6):126-15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0
-
1迟爱萍.邓小平对中国对外关系问题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5):47-53. 被引量:3
-
2[5]陈得昌.从苏联回来的大学毕业生[N].光明日报,1959-07-29(3).
-
3[6]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163.
-
4[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5[2][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著,肖东川,谭实译.苏中关系[M].上海三联书店,1982.
-
6[4]新华社.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1953-02-06.
-
7[9]张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
8[12]美联社.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要在十月底以前离开苏联[N].参考消息,1966-10-10.
-
9[13]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上册)[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
10[14]丁晓禾.中国百年留学生全纪录[M].珠海出版社,1998.
二级引证文献5
-
1张东海.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留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0,31(10):45-48. 被引量:1
-
2姜怀忠.20世纪50年代留苏知识分子若干问题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103-108.
-
3马陆亭,刘承波,张伟,鞠光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历史总结[J].教育科学,2020,36(3):25-33. 被引量:3
-
4罗雪,李化树.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构想[J].文教资料,2020(36):161-163. 被引量:1
-
5石耀月,吴合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教探索,2024(5):36-45.
-
1罗雨.中美关系de解冻[J].党史天地,2004,0(5):38-41.
-
2杨丹丹.中法与中欧关系的相关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2(77):195-196.
-
3张保军.1969年前后党对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J].中共党史研究,1996(1):62-68. 被引量:1
-
4刘彦顺.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国外交独具特色的华章[J].湘潮,2010(8):30-35.
-
5冯小卫.王炳南亲历中美大使级会谈[J].世纪风采,2014(3):28-35.
-
6顾子欣.录旧作两首,贺友协成立六十周年[J].友声,2014,0(2):46-46.
-
7朱卫斌,李庆成.台湾当局与尼克松政府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交涉[J].台湾研究集刊,2014(5):58-66.
-
8张兵.长达十五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J].百年潮,2009(9):47-52.
-
9刘子奎.试析约翰逊政府对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策略与意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7(5):94-100.
-
10腾成达.胡志明调解中苏矛盾[J].东南亚纵横,2000(9):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