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逻辑:汉语语法学方法的新误区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共引文献116
-
1陆旭,温锁林.关于“副(程度)+名”现象的思考[J].语言研究集刊,2019,0(2):99-113.
-
2欧阳芙蓉,阳交容.“程度副词+名词”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56-58. 被引量:2
-
3储泽祥,肖扬,曾庆香.通比性的“很”字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37-45. 被引量:43
-
4任明.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献疑[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3-75.
-
5张力.从汉语功能的视角看“很淑女”现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6):23-24. 被引量:2
-
6张纪红.“非常+N”的语义指向与词性归属[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8):113-114. 被引量:1
-
7张谊生.《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榷[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2):124-129. 被引量:1
-
8康健.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推广普通话[J].语言文字应用,2004(4):54-59. 被引量:4
-
9刘琍.“副+名”及其模糊性[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5):73-76.
-
10刘景秀.“副+名”研究综述[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3):31-34. 被引量:3
-
1沈思莹.语言表达中的因果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联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8-79. 被引量:1
-
2景士俊.“因果”与表达[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2(3):1-7. 被引量:1
-
3陈进.浅议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9):150-150.
-
4王松茂.略谈因果关系的连词[J].汉语学习,1982(2):22-30. 被引量:1
-
5郑纹.注音[J].咬文嚼字,2010(6):12-12.
-
6邢福义.“却”字和“既然”句[J].汉语学习,1996(6):3-8. 被引量:11
-
7曹炜.汉语词义的显性理据和潜性理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2):68-71. 被引量:11
-
8因果诡辩术[J].高中生(高考),2006(15):19-19.
-
9郭曙纶,吴颖.对动词构词规律的探讨[J].洛阳大学学报,2002,17(1):91-94. 被引量:2
-
10秦音.暧昧的日本人——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和审美意识[J].成功,2008(6):151-15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