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同被引文献50
-
1熊辉.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92-98. 被引量:4
-
2郭著章.The Solitary Reaper——对比名译学译诗[J].外语研究,1990(4):43-48. 被引量:4
-
3王宇,朱金枝.王国维未刊书札十通[J].文献,1992(4):158-169. 被引量:3
-
4陆扬.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31-37. 被引量:168
-
5李欧梵.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9. 被引量:24
-
6程华平.王国维与近代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J].中华戏曲,2006(1):399-410. 被引量:1
-
7吴晓东.中国现代审美主体的创生——郁达夫小说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3-34. 被引量:54
-
8曾谷道子:《日本留学时期的郁达夫》,载《郁达夫传记两种》,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280页.
-
9冨长蝶如:《回忆郁达夫》,载《郁达夫传记两种》,第251页.
-
10稻叶昭二:《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载《郁达夫传记两种》,第189、190-191、216-217、219页.
引证文献6
-
1元青,王建明.北洋政府时期的留日学人与中国文化的对日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2009(1):122-129.
-
2苏立军.抗战政论杂文抒写中的郁达夫[J].文学与艺术,2011(5):21-23.
-
3丁晓萍.旧体诗:郁达夫最本能的写作方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6):109-118. 被引量:6
-
4姚嘉昀.异乡人的文化认同--试论《沉沦》的中西诗运用[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9):41-45.
-
5武继平.详考:郁达夫与服部担风的汉诗唱和[J].郭沫若学刊,2021(3):46-54.
-
6逄依林,陈佳冀.郁达夫旧体诗的形成原因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40(4):33-38.
-
1钟振振.贺铸建中靖国元年踪迹考索——《贺方回年谱》订补一例[J].文学遗产,1983(A16):279-286.
-
2高昌.白洋淀二十行(用柏梁体)[J].诗刊,2000(2):46-46.
-
3邱岭.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2):55-73. 被引量:4
-
4熊召政.生命的困惑[J].思维与智慧,2007(14):18-19.
-
5熊井启,卓宗绪,李永亮.海与毒药(下)[J].电影文学,1987(11):56-68.
-
6陈文益.隐形的救赎[J].读者(原创版),2006,0(11):42-43.
-
7马风.宋词中的六场好雨[J].高中生(作文),2016,0(10):22-23.
-
8笑话集锦[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2(12):34-34.
-
9王稼句.雨声里的书房[J].湖南文学,2007,0(2X):64-66.
-
10世泮左保.没有主人的宴会[J].现代青年,2009(1):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