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很早以前就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了。在我国古代的神话、史传和先秦诸子散文、屈原的辞赋中,都已有大量的夸张存在。对它的艺术功用,也很早就有人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总结。生活于六朝的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更在其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专立《夸饰》一章,对夸张的意义、作用和规律都作了相当深刻的分析,至今仍能给人的有益的启示。本文试就《夸饰》篇中的几个重要观点作简要论述。 一、“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夸张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在刘勰之前,汉代扬雄较早从写作的角度注意过夸张现象,认为辞赋的写作“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汉书·扬雄传》)。但他所说的这种夸张乃是居于为帝王歌功颂德服务的,并没有纳入艺术表现的轨道。之后,王充专门写了《艺增》一文,也探讨过写作的夸张问题,他将夸张称为“增”,即“增加、增大、增多”,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其态度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肯定《诗经》等经书中的夸张描写,认为它们“增过其实,皆有事为,不妄乱谈”,故能增添作品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他对经书之外的各类夸张描写,则一概加以否定,认为它们“非其实而增之”,故“失实讹本”。显然。
出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7-39,共3页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