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举制度的存废与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举制度始于隋,完备于唐、宋,终于清,在中国前后存在了1300多年,它的存废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科举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竞争性,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更因为其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和巩固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但科举制度自身的弊端使其日益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进步的滞碍。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但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作者
谢俊美
出处
《人民论坛》
1998年第10期54-56,共3页
People's Tribune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士绅阶层
社会流动
官僚队伍
存废
中国传统文化
阶级基础
封建统治者
西方近代文化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1
杨朝仁.
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观照[J]
.政治学研究,2001(3):49-58.
被引量:12
2
吴志男,齐月.
浅谈科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启示[J]
.黑河学刊,2006(5):66-68.
被引量:2
3
高桂娟.
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探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262-266.
被引量:6
4
邓洪波,王胜军.
中国状元殿试卷及其价值[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29-35.
被引量:8
5
李明杰.中国出版史:上册·古代卷[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86-87.
6
四库全书总目·四书大全[M].引自李明杰.中国出版史:上册·古代卷[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201.
7
余钢.唐代文学士子的文学'沙龙'与文言小说的繁荣.中华文史论业,2009,.
8
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25.
9
刘海峰.
“策学”与科举学[J]
.教育学报,2009,5(6):114-12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张雨晗.
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影响[J]
.中国出版,2011(16):63-66.
被引量:1
2
王非凡,王勇.
浅谈古代选官制度及对当今选官制度的借鉴意义[J]
.经营管理者,2010(11X):294-29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郝雯雯.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J]
.理论观察,2013(9):47-48.
2
朱舒华.
科举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影响[J]
.教育与考试,2017(4):39-43.
3
张艺凡.
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代借鉴[J]
.赤子,2017(2).
1
谢俊美.
科举制度存废的历史考察[J]
.历史教学问题,1998(4):7-11.
被引量:4
2
梁波.
清末民初国家政治关系的演变与实质[J]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15(1):35-39.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走向[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3):10-10.
4
黄艾禾.
1911那一年[J]
.党的生活(河南),2011(10):42-42.
5
许维勤.
士绅阶层与台湾抗日民族运动的路向初探[J]
.台湾研究,2006(6):60-64.
6
薛强.
浅析清代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J]
.法制与社会,2008(3).
7
欧阳君山.
比“妄议中央”更可怕的威胁[J]
.军工文化,2015(11):92-94.
8
王丽君.
士绅阶层在徽州民间纠纷中的作用——以程曈为中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10):48-51.
被引量:4
9
李冰.
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行政组织文化的冲击[J]
.活力,2007(12):62-62.
10
杨宝华.
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0(3):27-27.
人民论坛
199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