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7-79,共3页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9
-
1潘知水.论主体本质为形式因——兼析马克思的“对象化-主体化/生产-消费”系统[J].哲学研究,1992(12):25-31. 被引量:7
-
2王秀华,陈凡.亚里士多德技术观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86-88. 被引量:5
-
3夏保华.亚里士多德的技术制作“四因说”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5):78-81. 被引量:11
-
4沈顺福.论亚里士多德的善[J].伦理学研究,2005(5):63-67. 被引量:8
-
5廖申白.亚里士多德的技艺概念:图景与问题[J].哲学动态,2006(1):34-39. 被引量:27
-
6谢江平,王晓红.试论亚里士多德的技术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65-68. 被引量:7
-
7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9-390.
-
8亚里士多德 张竹明 译.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4.
-
9柏拉图.国家篇[M].∥柏拉图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10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M]//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6:300.
-
1权麟春.伦理视阈下的十七大报告[J].网络财富,2008(7):228-230.
-
2张露丹,黄方敏.罗素幸福观中“善”理念的分析[J].读天下,2017(3).
-
3邹泉.浅析古希腊中期哲学家之“至善”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2):9-10.
-
4牟世晶.对柏拉图善理念的探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1):15-18. 被引量:1
-
5王晓朝.“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J].道德与文明,2012(5):21-29. 被引量:7
-
6蒋分田,彭隆辉.论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思想——读《理想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44-46. 被引量:2
-
7帅明晖.关于佛学中“善”理念的思考[J].牡丹,2016,0(3X):185-186.
-
8赵玄.毕其善之为一——从苏格拉底之死浅析其伦理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2(5):56-60. 被引量:2
-
9柳晴,陈向澜.“正义”与“美”——柏拉图的政治美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6-18. 被引量:2
-
10龙倩.柏拉图论“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6):44-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