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消极的,抑或积极的?──佛教人生观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少论著都把佛教人生观归入“消极”之列,但却未见有人就此给出严谨的证明,这种颇有独断论之嫌的态度,与科学空前昌明、科学精神异常发育的现时代是不相容的。另一方面,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正受到全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不言而喻,卓有成效的弘扬必须植根于对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佛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佛教伦理基础的佛教人生观,不仅在修持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即使在今天仍极富现实意义。
作者
任宜敏
机构地区
浙江社会科学院
出处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295-299,共5页
Buddhist Studies
关键词
佛教人生观
妙法莲华经
佛门弟子
四无量心
菩提
无自性
圆融无碍
普度众生
欢喜心
《金刚经》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1
罗炽.
中国佛教精神文明与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6):20-26.
被引量:1
2
方立天.
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哲学史,1996(Z1):15-24.
被引量:3
3
何敦培.
宗教、邪教人生观之比较[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12-16.
被引量:1
4
孙锐.
试论宗教的人生价值观[J]
.学术探索,2003(6):16-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黄东桂,宋金霞.
佛教人生观探微[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7(1):56-5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何子荣.
论印度佛教的主要义理特征及其深远影响[J]
.天中学刊,2010,25(1):121-123.
2
冯大奎.
中国古代生涯发展哲学思想探微[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0(6):63-64.
被引量:2
3
骆新泉.
论两宋赋尼词的艳情特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4):38-42.
被引量:1
1
任宜敏.
谁言佛教是消极?——佛教人生观辨[J]
.佛教文化(北京),2002,0(2):12-14.
被引量:1
2
金兆年.
谈谈佛教人生观佛家道德观[J]
.广东佛教,2000(5):27-31.
3
一愚.
避世厌世,还是入世益世?──佛教人生观辨[J]
.浙江学刊,1996(6):63-65.
4
余清.
略论弥勒信仰[J]
.五台山研究,2008(4):24-27.
5
佛教的养生与养心[J]
.新华商,2009(1):70-71.
6
慧成.
真禅法师的佛教人生观[J]
.佛教文化(北京),2005(6):30-30.
7
谭洁.
大乘佛教慈善理念的特质及现代意义[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2):24-29.
8
黄东桂,宋金霞.
佛教人生观探微[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7(1):56-58.
被引量:3
9
国风.
佛外说佛[J]
.中华文化画报,2008,0(4):56-67.
10
荆三隆.
辨析佛教“苦谛”说[J]
.华夏文化,1999,0(2):38-39.
佛学研究
1998年 第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