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
被引量: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深圳大学刘英凯翻译要考虑译文的服务对象——这一观点古今中外都曾有人做过表述。但是能够立为一种正式论点,并且在译界有某种“显学”地位,因而为人反复引用的“读者反应”论是在80年代前期的编译本《奈达论翻译》(下称《奈...
作者
刘英凯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共6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关键词
读者反应
文化信息
奈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译文
表层形式
深层意义
自我中心
译入语
翻译美学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9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328
同被引文献
269
1
林克难.
“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J]
.外国语言文学,1988(1):69-73.
被引量:7
2
孙致礼.
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
.中国翻译,2003,24(1):50-53.
被引量:170
3
邓海.
“Culture Shock”何译为佳?[J]
.中国翻译,2003,24(1):88-89.
被引量:3
4
林克难.
“喜新”不必“厌旧”——试评翻译理论学习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J]
.上海翻译,2005(S1):22-24.
被引量:5
5
范东生.
文化的不同层次与翻译标准[J]
.外国语,2000,23(3):67-72.
被引量:55
6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7
孟建钢.
关联性·翻译标准·翻译解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25-27.
被引量:60
8
李文革.
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问题[J]
.外语研究,2000,17(1):42-44.
被引量:32
9
冯瑞贞.
从语用研究角度探委婉现象的理解[J]
.文教资料,2007(35):54-56.
被引量:2
10
吕俊.
论翻译研究的本体回归——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J]
.外国语,2004,27(4):53-59.
被引量:126
引证文献
40
1
王倓倓.
翻译补偿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方法[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6):93-94.
2
薛莉.
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对词义理解的干扰及翻译对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163-164.
被引量:1
3
陈志杰.
动态的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89-92.
被引量:24
4
朱健平.
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运行轨迹[J]
.上海科技翻译,2002(1):6-12.
被引量:32
5
晏小花,刘祥清.
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
.中国科技翻译,2002,15(1):8-10.
被引量:53
6
屠国元,肖锦银.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中国翻译,2000(5):15-19.
被引量:21
7
何树林,梅忠波,熊宜春.
论等效翻译的社会理论基础[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58-161.
被引量:2
8
廖玲.
从动态对等到新著《语言迷》——浅评尤金·奈达翻译理论转变及其指导作用[J]
.语言与翻译,2006(4):48-51.
被引量:9
9
詹蓓,杨国静.
语篇信息性:英汉互译理论新思维——基于整合视角的分析[J]
.中国翻译,2007,28(2):24-27.
被引量:8
10
金倩.
从“奈达现象”看西方译论的引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7-39.
二级引证文献
328
1
郭蕾,何泠静.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贵州彝族文化外宣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18):31-33.
2
喻昕.
变译论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例[J]
.现代英语,2021(12):76-78.
3
Yiying YANG.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Chang Hen 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9,42(4):527-541.
4
吴越,罗海潮.
影视剧字幕汉英翻译及其传播案例研究[J]
.汉字文化,2024(11):166-168.
5
蒙怡.
《红楼梦》中“玉”汉英翻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3(16):149-153.
6
施璟,张锦(指导),赵玉莲,吕晓飞,陈加深.
河西走廊特色饮食名英译研究——以河西五市特色饮食为例[J]
.山东青年,2019,0(9):221-221.
7
董慧.
夯实企业“软实力”让企业硬起来[J]
.中国市场,2006(28):60-61.
8
王丽思.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转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5-126.
被引量:1
9
朱元富.
误解、误译与误导——文化空缺与“毕摩”翻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S1):162-167.
被引量:1
10
李长江,曹莹.
从“目的论”角度析典籍翻译的归化策略——以林纾、辜鸿铭的归化翻译为例[J]
.时代文学,2009(18):45-47.
被引量:5
1
周红辉.
社会认知视域中的合作与自我中心[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48-152.
被引量:1
2
姜望琪.
社会认知语用学——Kecskes语用学理论评介[J]
.外文研究,2015,3(1):1-6.
被引量:9
3
邹文秀.
简析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J]
.青春岁月,2013,0(14):138-139.
4
首届国际上海方言学术研讨会[J]
.方言,2007(2):115-115.
5
王琳琳,蒋平.
再论英汉并列结构的语序及翻译策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3):63-68.
被引量:4
6
张劲松,刘伊娜.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原则及其语用失误的根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3):92-95.
被引量:1
7
牛毓梅.
谈指示语的自我中心特性[J]
.山东外语教学,2002,23(5):35-37.
被引量:8
8
唐耀彩.
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误解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3(1):19-23.
被引量:2
9
季勤.
指示与回指的语用区别[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3):63-64.
10
范丽群,莫优媚.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前”表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8):130-132.
被引量:1
上海翻译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