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部分中青年学者谈档案鉴定
被引量:3
出处
《档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1,共3页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31
-
1F·Gerald·Ham.档案边缘[J].山西档案,1999,0(1):14-17. 被引量:42
-
2傅荣校.关于文件移交中存在问题的新思考[J].档案时空,1997,0(6):12-14. 被引量:1
-
3陈永生.论档案工作的改革开放[J].档案学通讯,1993(1):13-15. 被引量:1
-
4从统计数字看1991年度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状况[J].档案学研究,1993(1):15-20. 被引量:3
-
5姜之茂.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近些再近些[J].档案学通讯,2004(4):14-17. 被引量:15
-
6金名.我省1/4档案馆年利用人次超千[J].浙江档案,2004(10):22-22. 被引量:2
-
7胡鸿杰.中国档案期刊的基本状况与功能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5(1):10-14. 被引量:16
-
8赵永强.档案:历史话语的霸权、缺失及丰富[J].档案学研究,2005(2):18-23. 被引量:12
-
9石磊.当代史学研究新趋势与档案利用[J].中国档案,2005(8):34-36. 被引量:2
-
10叶自明.试论民国档案价值确定[J].档案学研究,1996(1):1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东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二[J].档案管理,2006(3):23-26. 被引量:14
-
2刘东斌.档案鉴定——挑选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三[J].档案管理,2006(4):13-17. 被引量:5
-
3李兴利.从文献研究看档案馆工作[J].档案管理,2008(1):53-55.
-
4李兴利.也谈档案鉴定与销毁——读《谈所谓“大内档案”》有感[J].档案管理,2008(2):44-46. 被引量:3
-
5李理.我国档案鉴定主题研究(1997-2007)[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9(10):10-11.
-
6马爱芝,王学光,王海东.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鉴定问题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3):60-62.
-
7周永辉.浅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基础[J].管理观察,2010(31):243-245.
-
8李雯.电子文件价值智能鉴定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1(6):41-45. 被引量:6
-
9管先海.关于档案鉴定问题的若干思考——兼与刘东斌先生商榷[J].档案管理,2012(3):19-22. 被引量:3
-
10华榕,赵和选.社会记忆理论视角下档案鉴定的本质回归与理论突围[J].档案学研究,2018,0(1):40-43. 被引量:10
-
1刘秀英.新形势下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天津档案,2002(5):26-26.
-
2王强.欧美鉴定原则发展的比较[J].档案工作,1993(11):33-34. 被引量:2
-
3葛荷英.档案鉴定知识(二)[J].机电兵船档案,2003(2):25-27.
-
4陈海梅.浅谈档案数字化的鉴定原则[J].档案与社会,2006(5):47-48.
-
5张琳琳.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6):53-53. 被引量:1
-
6吴小冰.档案价值鉴定刍议[J].安徽档案,2003(4):24-24.
-
7阎德华.档案价值鉴定的几点思考[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129-131.
-
8徐战.电子档案鉴定浅析[J].信息管理导刊,2002,15(4):36-37.
-
9倪道善.民国档案鉴定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1996(5):73-75. 被引量:3
-
10徐建龙.国外档案鉴定标准给我们的启示[J].湖南档案,2002(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