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在铅中毒早期临床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出处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11期519-520,共2页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3
1 孙谷兰,盛叶舟,蒋学之,王簃兰.铅毒性指标(pb-B、FEP、ZPP)研究进展[J]劳动医学,1988(02).
2 王簃兰,陆培坤,张如午,屈家瑛,陈自强,梁友信,洪兴稼,陆其明,潘志擎,邵民,王务福,陈寿椿,罗莲君,唐春元,王佩丽,胡启宇,伍玉婷,郑振妮,刘进,任月仙.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4(03).
3 Kohichi Harada,Hajime Miura. 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 (FEP) and zinc protoporphyrin (ZnP) as biological parameters for lead poisoning[J] 1984,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4):365~377
同被引文献5
1 张若扬,欧阳惠珊,丁尉兰.职业性铅接触人员五项生物学指标检验的价值及相关性调查[J] .职业卫生与病伤,1996,11(3):140-142. 被引量:4
2 周良瑶,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9卷,11期,520页
3 张若扬,江苏职业卫生,1996年,8卷,4期,8页
4 GB11504 —89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5 潘志擎,屈家瑛,张瑞稳,陈自强,郭金峰,薛寿征,王簃兰.血铅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作为职业性铅接触筛检指标的探讨(判别分析应用示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6(03).
1 周良瑶,刘杰,王平,丁元花.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对接铅者普查价值的探讨[J] .职业医学,1994,21(1):54-55.
2 孙谷兰,王秀占.血铅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锌原卟啉的剂量—效应关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9,23(5):279-282. 被引量:5
3 王贤,刘立波,李玲,顾雷.职业性铅接触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生物效应的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2):140-142. 被引量:1
4 李济平,方长松,吴艳霞.某企业铅作业工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3-75. 被引量:4
5 李东阳,周少琴,宋建荣.职业性铅接触者免疫球蛋白和血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3,21(3):264-268.
6 麦剑平.铅接触者铅与锰、铬、镍、镉、铜、铁、锌、钙、镁相关关系的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11):23-25. 被引量:6
7 吴世达,郑炳兴.低浓度铅接触女工ZPP和FEP值的观察[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1,4(1):54-54.
8 李寿孙.荡坪矿区尿铅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正常值探讨[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9,23(1):37-38.
9 孙谷兰,王秀贞,蒋学之,屈家瑛,王簃兰.血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锌原卟啉对铅中毒诊断值的探讨[J] .环境与职业医学,1992,16(2):9-10.
10 孙谷兰,蒋学之,王秀贞,屈家瑛,王簃兰.血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锌原卟啉对铅中毒诊断值的探讨[J] .环境与职业医学,1990,14(2):1-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