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时代需要升华'人'的自我观念关于'类'的问题,我思考已经很久了。为什么要考虑并提出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是由对'人'的思考引发出来的。当前人类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无论从我们面临的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众多社会的现实问题,或是从哲学一向总是抽象化的理解人因而经常失落人的理论困境来说,都要求对人和人类社会有一个总体的、本质的、更符合于时代发展精神的理解。我们现在已处在全球一体化的关系,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人类发展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在一起了;
作者
高清海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东北史地》
1997年第2期5-14,共10页
关键词
类哲学
类本性
哲学理论
理解人
根本性质
马克思
类生命
生命存在
抽象化
类本质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182
1
吴宏政.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J]
.中国社会科学,2021(5):4-25.
被引量:50
2
高清海,余潇枫.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70-79.
被引量:66
3
刘鹰.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本体论的逻辑行程[J]
.求索,1999(2):77-80.
被引量:3
4
张文喜.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5):56-60.
被引量:2
5
高清海.
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1-12.
被引量:87
6
万光侠.
人的本质新解[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3):9-13.
被引量:17
7
岳勇.
人学理论的三种形态──费尔巴哈、萨特、马克思比较[J]
.江海学刊,1997(3):73-77.
被引量:6
8
林剑.
人学研究若干问题综论[J]
.江海学刊,1997(1):94-99.
被引量:6
9
袁辛奋,陈维明.
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J]
.理论探讨,1998(1):49-53.
被引量:5
10
李庆钧,吴坚.
从赞成到否定: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类”的态度[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2):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4
1
朱颖,张靖仪.
马克思“类思维”视野下的受众观变迁与公共性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40-45.
2
韩振文.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法理重述——从自然权利到马克思主义“类本质”权利[J]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5(1):107-117.
被引量:2
3
戴劲.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观论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40-43.
被引量:1
4
姚茂群.
DNS域名系统的安全性分析[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9(3):38-39.
5
张淑华.
可持续发展观的“类”向度[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5):1-4.
被引量:7
6
钱美玲.
试论“类主体”生态价值观的内涵与路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43-49.
被引量:3
7
陈士勋,杨敏.
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J]
.理论月刊,2016(12):17-29.
被引量:3
8
陈士勋,杨敏.
“五维”视阈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系统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系统科学学报,2017,25(1):76-80.
被引量:1
9
胡绪明,胡运海.
“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基础——基于马克思“类本质”概念的理论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2):26-30.
被引量:4
10
魏宝宝,孟凡丽.
教师共同体构建:蕴含价值、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2019(4):23-33.
被引量:36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缪玲.
供给侧视域下开放教育教师共同体发展的路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20(19):70-74.
被引量:3
2
朱颖,张靖仪.
马克思“类思维”视野下的受众观变迁与公共性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40-45.
3
陈佳敏.
乡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困境与突破[J]
.汉字文化,2023(3):114-116.
4
钟震山.
十九大以来关于“美好生活需要”的文献综述[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2):245-246.
被引量:1
5
杨洁勉.
中国外交哲学的价值内涵与世界意义探究[J]
.国际观察,2023(6):1-13.
被引量:1
6
赵琳琳.
浅析人的"类"的思想[J]
.广东经济,2017,0(4X):261-261.
7
杨荫冲.
试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现机制[J]
.党史文苑,2004(12):66-67.
8
曹光章.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
.哲学动态,2002(1):29-32.
被引量:2
9
谌克祥,曹鸿飞.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研究综述[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27-31.
被引量:5
10
傅金兰.
课程生态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26-28.
被引量:5
1
王玉恒,安起民,章绍武.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些体会[J]
.哲学研究,1983(7):1-5.
2
晋文.
秦汉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刘安评传》[J]
.江苏社会科学,1999(4):190-191.
3
王鸿伟.
当代“普世价值”探析[J]
.商,2014(22):113-113.
被引量:1
4
苏凤萍.
21世纪的社会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3(3):88-89.
被引量:2
5
温纯如.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1):70-76.
被引量:3
6
邢贲思.
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研究——《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序[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0-112.
7
任继愈.
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J]
.文明,2009(8):8-9.
8
郭必康.
跨世纪的中国哲学[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7(2):3-5.
9
明清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概述》之四[J]
.昌吉学院学报,1994(3):21-28.
10
何用夏.
时代的精华 真理的发展[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4-36.
东北史地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