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攻克水稻秧苗癌症──立枯病
出处
《河北农业》
1997年第2期4-4,共1页
Hebei Agriculture
-
1唐咏,梁成华,张中原,李焕珍.水稻苗床土壤调酸后对土壤酶活性及一些营养元素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4,13(3):68-69. 被引量:3
-
2任国珍,张平臣,李福洋,刘德君,柳福君,孟宪红.稻田土壤调酸研究初报[J].垦殖与稻作,2001(4):29-31. 被引量:2
-
3水稻本田调制剂[J].新农业,2004(12):41-41.
-
4韩润亭,刘洪涛,阎万元,孙永吉,胡莹.种衣剂1号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试验报告[J].吉林农业科学,1991,16(2):40-43. 被引量:3
-
5王献华,谢如林,周柳强,黄美福,黄金生,李伏生,谭宏伟.Olsen法测定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2):199-201. 被引量:10
-
6陈建祥.影响施秉县太子参栽培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3):346-347. 被引量:1
-
7张娟,刘传玉,张广鑫,黎庆,宋继富,岳欢.关于水稻旱育秧技术中土壤调酸的副作用及补救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20):7-9. 被引量:2
-
8张文明.水稻壮秧剂施用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4):83-83.
-
9李根柱,张自川,娄鑫,郑云普,徐国辉,王贺新.缓释膜调酸改良土壤对蓝莓生长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7,46(2):127-131. 被引量:4
-
10班祥生.泽普县改进水稻盘育苗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1989(4):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