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比,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典经学著作《周易》中,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已经大量使用,对丰富浯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册论及《周易正义》的《乾(体用之名》)时提出:“理 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直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该书P11)继而在《噬(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进一步论及“近取诸身”:“噬、嗑、亨’;《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见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按此以噬嗑为相反成(Coincidentia oppositorum)之象。故《彖》日:“颐中有目噬嗑,噬嗑而亨;
出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