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7,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9
-
1蒋大椿.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J].史学理论研究,2000(1):10-12. 被引量:9
-
2蒋大椿.改革开放以来史学领域理论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9(4):14-23. 被引量:10
-
3《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4-94. 被引量:2
-
4杨向奎先生[J].文史哲,1999(4):129-129. 被引量:2
-
5陆扬.蒋孔阳学术近影[J].学术月刊,1999,31(1):43-47. 被引量:3
-
6王水乔.云南藏书史略[J].云南学术探索,1998(3):85-89. 被引量:9
-
7韩光辉.《清史稿·诸王传》正误一则[J].清史研究,1998(1):96-99. 被引量:3
-
8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44-57. 被引量:67
-
9刘人怀.暨南大学兴办高等华侨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4):2-5. 被引量:4
-
10潘际銮.办好南昌大学的几点认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8(3):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钱明.“浙学”的东西异同及其互动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61-67. 被引量:6
-
2兰秋阳.孙诒让学术渊源辨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24-28.
-
3朱志敏,李梦云.2004年以来李大钊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7):23-31. 被引量:3
-
4吴忠良.爱国一书生——纪念陈训慈先生诞辰110周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33(4):124-128. 被引量:1
-
5王延强.吴汉全教授与李大钊研究——写在吴汉全教授50华诞之际[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93-102.
-
6段炼.从“心力”到“民彝”:民国初年李大钊关于政治正当性的思考[J].史林,2017(2):113-128. 被引量:4
-
7张凯.“浙东学派”与民国新史学:何炳松“浙东学派”论之旨趣[J].学术研究,2017(4):122-130. 被引量:4
-
8王磊.20年来国内李大钊研究述评[J].党的文献,2019,0(4):121-127. 被引量:2
-
9张凯.《先河录》与近代浙东学术的重建[J].历史教学问题,2023(1):55-62.
-
1任桂华.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机械职业教育,2001(8):32-32. 被引量:2
-
2欢迎订阅《贵州教育》[J].贵州教育,2004,0(11):48-48.
-
3于淑贤.谈中专学生的青春期教育[J].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3):70-73. 被引量:1
-
4王丹.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的培养[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11):216-216.
-
5广东高等、中专教育的发展模式[J].师道(人文),2000(3):4-6.
-
6乌云其木格.探析心理健康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0(19):230-231.
-
7陈建平.刍议加强对中专学生的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06(03X):129-129.
-
8王树琴.信息时代的中专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1(2):38-39.
-
9林天佑.中专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对策[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106-107.
-
10坚持多种形式联合办学[J].福建成人教育,2000(6):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