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长江论坛》
1997年第2期8-10,29,共4页
Yangtze Tribune
同被引文献32
-
1薛德升,陈文娟,侯启章.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J].城市问题,1998(1):14-16. 被引量:19
-
2王圣学.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点看法[J].理论导刊,1996(5):26-27. 被引量:7
-
3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3(1):3-13. 被引量:80
-
4张雨林.论城乡一体化[J].社会学研究,1988(5):25-32. 被引量:37
-
5李同轩.城乡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构思与实践[J].城市问题,1987(5):21-23. 被引量:2
-
6黄序.法国的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及启迪——巴黎大区考察记[J].城市问题,1997(5):46-49. 被引量:13
-
7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4):317-328. 被引量:262
-
8胡必亮,马昂主.城乡联系理论与中国的城乡联系[J].经济学家,1993(4):98-109. 被引量:25
-
9许成安,王昊,杨青.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兼评“广义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理论[J].江淮论坛,2001(3):3-9. 被引量:14
-
10孙自铎.论工业化道路的新取向:城乡一体化[J].经济体制改革,1994(4):22-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3
-
1陈小卉,徐逸伦.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5,29(1):73-78. 被引量:36
-
2成受明,程新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5,25(z1):29-31. 被引量:5
-
3周余义,唐丽萍,蒋子龙.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浅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5):134-134. 被引量:5
-
4孙海波,刘俊昌.城乡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进展及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33-138. 被引量:6
-
5张雁东,孙养学.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2):88-90. 被引量:6
-
6姚文璟,文正祥,张梦夏.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县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1):40-40.
-
7关汉玉.国外一体化经验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0(23):122-122. 被引量:2
-
8王录仓,李巍.高寒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设计——以甘南藏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1,0(2):8-11. 被引量:4
-
9袁奇峰,易晓峰,王雪,彭涛,刘云亚.从"城乡一体化"到"真正城市化"——南海东部地区发展的反思和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5(1):63-67. 被引量:20
-
10谢舜.城市化与市民生活空间的合理化建构[J].河北学刊,2005,25(2):113-117. 被引量:4
-
1杨天赐.关于加快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财经,1994(1):21-27.
-
2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课题组.创建长江中游地区“综合型保税区(群)”若干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1992(9):9-13.
-
3廖少廉.东盟国家经济现状与近期展望[J].南洋问题研究,1996(4):61-67.
-
4二季度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J].时代金融,2010(9):16-16.
-
5二季度中国GDP超日本[J].经济,2010(9):7-7.
-
6“中三角”的构想[J].印刷经理人,2012(3):16-16.
-
7范保宁.加速长株潭经济中心和长衡经济走廊发展思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6(2):37-39. 被引量:1
-
8陈斌贤.杭州市8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三大弱势[J].浙江经济,1992(5):13-17.
-
9陆昀.现代化的衡量标准[J].领导之友,2004(5):47-47.
-
10李建德.浦东开发的淋下与极化效应:兼论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对策[J].企业家(武汉),1992(16):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