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武陵学刊》
1996年第2期64-68,共5页
Journal of Wuling
共引文献11
-
1黄真年.批判抑或存疑——“文学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的困境及解决之道[J].理论与创作,2008(3):26-29.
-
2闫月珍.意境:一个范畴的现代旅行踪迹——以王国维、宗白华与李泽厚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9-15.
-
3吴慧平.试论中国书法在古典意义上的终结[J].武陵学刊,1999,34(5):80-81. 被引量:2
-
4刘堂春,张婷.中国古典园林中“隔”的艺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33(1):49-51. 被引量:1
-
5曹谦.也论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的现代转换[J].学术界,2016(9):143-152. 被引量:1
-
6李立红.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论比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5):100-103.
-
7张东东,程革.萧友梅、宗白华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关切[J].文艺争鸣,2019(7):200-203.
-
8范玉刚,崔文斌.媒介融合驱动文艺创新的语义阐释[J].南方文坛,2022(1):49-54. 被引量:4
-
9刘方馨,孙皓.审美作为中介: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浪潮下我国园林美学理论建构与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2):4-9.
-
10王波.中西融合背景下夜景山水画的发展探析[J].书画世界,2023(9):85-86.
同被引文献12
-
1钱乘旦.探寻“全球史”的理念──第十九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印象记[J].史学月刊,2001(2):145-150. 被引量:17
-
2张晶.论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J].人文地理,1997,12(1):43-47. 被引量:26
-
3窦文章.文化传播的空间基础及模式分析[J].人文地理,1996,11(4):64-67. 被引量:14
-
4单鹏飞,王伟.地理环境与艺术风格[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3(3):73-78. 被引量:4
-
5吴慧平.论书法地理的地域空间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2):93-96. 被引量:20
-
6吴慧平.书法地理学的新进展[J].美术学报,2007(4):68-73. 被引量:4
-
7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
8霍诗雅,肖玲.中国艺术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2):41-45. 被引量:11
-
9冯健,胡牧.书法文化的区域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11(2):89-95. 被引量:14
-
10吴慧平,司徒尚纪.书法景观的文化地理浅释[J].地理科学,2002,22(6):757-762.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有胜,郑国璋.书法地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173-174.
-
2肖潇,张捷,卢俊宇.居民对遵义红色旅游商业街中书法景观的认同度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80-1086. 被引量:21
-
3肖潇,张捷,孙上茜,朱建华.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地方感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为例[J].人文地理,2012,27(6):130-136. 被引量:20
-
4徐茗,卢松.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5,30(1):21-25. 被引量:45
-
5朱军献.“才”出何地——古代书法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变迁研究[J].美术观察,2017(3):105-109.
-
1崔树强.高二适碑帖题跋中的技法和审美观念[J].书法,2016,0(4):148-151.
-
2谷国伟,吴庆春.鲍贤伦先生答书法江湖网友问(上)[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7(4):4-9.
-
3秦胜国书法作品[J].红豆,2010(10):121-122.
-
4田树苌书法[J].沧桑,1998,0(5):65-65.
-
5张克锋.无意于佳与有意于佳──试析书法创作的两种方式[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25-27.
-
6王忠勇.回归古典——试论帖学今后的发展走向[J].书法,2012(3):105-109.
-
7王讯书法作品选登[J].丽水学院学报,1998,23(3):81-81.
-
8袁己山中国画作品选[J].晚霞(下半月),2011(10).
-
9颜默.我与《中国书法》一路同行[J].中国书法,2012(12).
-
10百家推介:著名书法家西中文[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