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经方谈方剂的相反相成配伍法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相反相成配伍法是指选用药性、功效不同,甚至属配伍禁忌的药物相伍,取其互相制约,反佐或相激,从而发挥相成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寒热并用、补泻兼旋、升降相因、散收相合、刚柔相济、反药相伍等六方面,分析经方对相反相成配伍法的应用,借以说明该法的配伍特点和应用规律。
作者
董正华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1996年第3期10-12,共3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经方
方剂
相反相成
配伍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5
1
郭鹏举,吴焕才,王水潮.
中药十八反的沿革与演变[J]
.青海医药杂志,1991,0(3):49-50.
被引量:2
2
滕佳琳,米杰.
试论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16-17.
被引量:4
3
石小玲,昌平.
中药汤剂配伍选用剂量的药理和化学依据[J]
.陕西中医函授,1993(4):18-20.
被引量:2
4
马林生,肖庆慈,周述华,杨秀英,毛小平.
药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1):24-26.
被引量:6
5
李大庆,吴巧凤,严云良.
养肝中药方的数理统计分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5):43-44.
被引量:4
6
刘学华.
试以耗散结构原理探讨方剂的配伍作用[J]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9):418-419.
被引量:2
7
张新,宋会都,王焕斌,徐卫平.
古方妙用佐药举例浅析[J]
.甘肃中医,1994,7(2):25-25.
被引量:2
8
吕志杰.
古今处方遣药剂量研究[J]
.国医论坛,1994,9(4):22-25.
被引量:3
9
张西俭.
方剂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4):240-242.
被引量:6
10
赵琰,屈会化,王庆国.
性味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13-1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5
1
何丽君,陈豪,陈学习.
方剂配伍规律和现代研究的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68-770.
被引量:1
2
崔蒙.
近10年来中药基础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1):14-17.
被引量:3
3
崔蒙.
近10年来中药基础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Ⅱ)[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15-17.
4
吴尚华,朱向东.
《伤寒杂病论》方相反相成的配伍理论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15,28(8):3-5.
被引量:3
5
张赫然,赵志恒.
方剂配伍中散收思维刍议[J]
.中医学报,2018,33(2):258-26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汤小虎.
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2-403.
被引量:7
2
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黄胜,邱云,邹欢,陈锋,周宏灏.
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若干基础瓶颈问题及数理特征化思路的提出[J]
.中药材,2009,32(1):1-7.
被引量:14
3
罗向华.
浅谈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J]
.海峡药学,2009,21(9):204-206.
被引量:2
4
吴潍.
从“平衡医学”视角浅析中药治病的作用机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8-20.
被引量:4
5
赵莉.
马利国:河北与东佛兰德的桥梁[J]
.乡音,2000(2):20-21.
6
姚鹏宇,吕翠霞.
陶汉华治肺八法[J]
.吉林中医药,2019,39(11):1433-1436.
7
王苗,马艳芳,罗世杰,张娜,贺果平.
罗世杰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相反相成配伍用药经验[J]
.四川中医,2020,38(12):13-15.
被引量:2
8
王腾飞,张翔云.
论薯蓣丸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J]
.国医论坛,2021,36(2):1-3.
被引量:4
9
马思佳,张昱.
从“散者收之”探讨肾性蛋白尿的治疗[J]
.环球中医药,2022,15(1):76-78.
被引量:8
10
何丹丹,黄国维,何海秋,罗良涛.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思考[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3):10-15.
1
张晓红,叶建芳,李逢春.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J]
.陕西中医,2006,27(10):1216-1217.
被引量:2
2
董汉良.
略述张锡纯用代赭石的配伍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12-13.
3
魏道祥.
方剂配伍中之“反佐”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9-11.
被引量:10
4
李冀,赵伟国.
酸甘化阴配伍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791-792.
被引量:15
5
罗伯承,何宜荣,文乐兮,胡方林.
论相反相成配伍法在肺病证方剂中的运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000-2002.
被引量:1
6
谢一辉,许军.
活血止痛散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8(S1):14-15.
7
杨丽.
论仲景经方之“动静结合”[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89-390.
8
张重寿.
葛根双向调节作用探讨[J]
.陕西中医,1997,18(1):41-41.
9
郝时全.
玉屏风散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2):38-38.
10
梅明.
从张仲景组方法度谈四气五味配伍法[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2):17-19.
被引量:9
现代中医药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