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师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毫无疑义地必须提高师资水平。然而,目前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的状况,不尽人意;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我国高等教育在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教研室,便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设立的,时至今日,对于专业基础课,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 教研室的设置,是按课程划分的。一个教师一旦被分配在某一个教研室,只要他在这个教研室呆下去,就注定了他只能讲该教研室承担的课程,而不能讲其它教研室开设的课。否则,就犯了大忌,有抢人家饭碗之嫌。更有甚者,抱着一门课,了此终生。由于课程分工很细,抱一门课了此终生的结果是搞得知识面很窄。教师们在寻找科研课题时,眼光局限于和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课题。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覆盖面往往比较窄,而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所需的知识面较广,要涉及到别的教研室所开设课的内容。特别是单科性工科院校,大量的来自部委的科研课题,都是与专业课有关的。在分配任务时,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眼光是理所当然地盯在专业课教研室,专业基础课教研室的教师们难得有份。
出处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1996年第3期77-74,共2页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