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流变过程中表意性保存的人文环境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5-27,共3页
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9
-
1申小龙.汉语语言类型的新探索——论主题句研究的语言类型学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6):62-69. 被引量:13
-
2陶健.试论汉人思维方式对汉字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6):45-53. 被引量:2
-
3申小龙.文化断层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3):45-52. 被引量:9
-
4陈平.描写与解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19(1):1-15. 被引量:39
-
5萧国政,吴振国.汉语法特点和汉民族心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8(4):27-32. 被引量:22
-
6张玉金.论传统思维方式对汉字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2(2):50-55. 被引量:5
-
7苏新春.汉语词汇结构的具象性和辩证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4(3):92-97. 被引量:1
-
8刘剑三.汉字的变异和汉民族文化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8(1):90-94. 被引量:1
-
9宋永培.中国文化词汇学的基本特征[J].汉字文化,1990(2):47-50. 被引量:3
-
1姚韫,杨艾璐.从子弟书语言看清代满语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J].满族研究,2014(2):90-95.
-
2吴媛媛.第三人称代词流变探微[J].北方论丛,2007(3):73-75. 被引量:2
-
3王景堂.论应用写作的历史沉淀和在新时期的发展[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5,3(1):33-38. 被引量:1
-
4李杰.“针”字探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37-39.
-
5马新军.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J].语言与翻译,2006(4):38-42. 被引量:6
-
6刘中富.试论汉字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中国文字研究,2012(1):143-150. 被引量:2
-
7张君.现代汉语含“鬼”词语词义的隐喻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80-83. 被引量:2
-
8孙艳.再议汉字简化问题[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3):47-48.
-
9郑振峰.浅谈《汉语大字典》对甲骨文字的利用与不足[J].汉字文化,2004(2):41-43.
-
10席群,毕可生.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2):38-4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