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余于象——绘画意象的虚拟性与暗示性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画须有味。“味”从何来?曰有“意境”。意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审美范畴,它包含了客观的物境与主观的情意。它是两者水乳交融而构成的整体。而构成意境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操作单位即为意象。意余于象,有意象才会有意境。中国画家们追求高雅清逸、温柔敦厚、高风亮节、自我完善,达到一种意境。娴熟的技巧,是为了达意,绘画的目的是在“意”字上见功夫,唯此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故“
作者 谢丽君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1,共2页 Art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 1马行云.云南建水紫陶[M]{H}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2-54.
  • 2倪春梅.建水紫陶再现百年文化传承[N]云南经济日报,2010.
  • 3李朝春.云南建水窑陶瓷[M]{H}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321.
  • 4谢恒.建水紫陶[M]昆明:国际统一出版社,2004.
  • 5廖亮,王坤茜.清末民初建水紫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探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45(2):13-1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