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水与先秦诸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天人合一”这一自然现象经验感知的观照下,水,这个极其普通的自然客体,在先秦诸子的笔下,却成了他们阐发各自哲学、政治、伦理、经济、军事、医学等思想的载体,他们对于“水”的丰富多样的诠释而产生出了奇异的文化现象.哲学观念的物化构成老子道家哲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所谓的“道”代表的是一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宇宙绝对精神.它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处下”、“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有”等等特性,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向世人充分展示“道”,老子想到了夺造化之灵,人非水火不能生活的“水”.在他的视角中,“水”的各种特性与“道”有一种天然的契合,于是,他又成了一个写“水”的大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可以这么说,正是在对“水”的描写中,老子完成了其哲学观念“道”的物化.如果说老子是以水来展示“道”的柔弱处下,那么庄子则用想象奇诡的文学语言借助水来描绘“道”的博大、深遂.在《庄子·秋水》
作者 应霁民
机构地区 浙江
出处 《文史杂志》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